每次經過宜蘭橋,就會覺得這里視野寬廣,開始感覺到一望無際的平原,很想要下來走走,宜蘭磚窯,就在宜蘭橋附近的津梅路3巷內,原稱“津梅磚窯”,傳統藝術中心的建筑,就是以宜蘭磚窯做為參考的,我到了這里先看到大煙囪,原來已經走到磚窯后面了,于是再繞回到前面來。
這里有片很寬廣的草坪,是所謂“目仔窯”的古式磚窯,看起來保存的完整,磚窯一列排開,紅磚砌造的窯身很古樸,只是屋頂的瓦看來還很新,搭配起來還要經過時間歲月的考驗,兩兩窯身之間,還有鑄鐵作成的布谷鳥的頭,前面有草坪,所以感覺四周環境整理的很好,磚窯區沒有很大,逛一圈,就沒有什么可以看了,旁邊倒是有社區活動中心,成為聚會散步的場所。
接著要去看員山神社,離宜蘭市區只有幾公里而已,路上都是賣魚丸米粉的廣告,右彎往上看,已經可以看到遠方山上的紅色鳥居,今天“先顧佛祖,再顧腹肚”,先去參觀神社,神社特殊的地方,是半山腰紅色鳥居所營造的氛圍,前面是急石段的階梯,很陡峭,所以不急著上去,我先照照四周環境,這里是個公園,也放了戰車,所以大人小孩來旅行游覽兩相宜。
員山神社另一個特殊點,是原本的銅馬被分尸了,頭尾分開散落各地,再做成地景裝飾,還有寫了幾首詩“神社傾頹,石燈與太陽一起殞落,忠烈的旗幟易變,唯有神駒依舊…”,感覺還不錯,景象也很藝術,但對于古跡的完整性與協調性,這就是見仁見智了,員山神社走上去,階梯很陡,前面的女人帶著小孩,慢慢的走上去,經過紅色的鳥居,我留下這種人在古跡中的畫面,從鳥居往下看,員山地區的景象很清楚,日本人選的神社位置都是制稿點。
員山神社現在是忠烈祠,有神馬和狛犬,狛犬的眼睛,貼上金金亮亮的貼紙,像是太陽眼鏡,仔細看,貼的卻是大悲咒,走上去看到的祠堂,感覺起來有點像是閩南式,而兩邊卻是用透明玻璃窗圍住,做成解說墻的,我想應該是材質的關系,所以看起來說是有點不協調又有點協調,和臺下的銅馬意思一樣,說不上這樣是好還是不好,解說墻就有員山神社的舊照片,大部份都是學生到此一游的大合照。
我看了一下說明,然后往旁邊附近走走,忽然看到后面有水道通氣孔,跟臺北的自來水博物館一樣,想起了前面看到的簡介,原來這里也是水源保護區,現在已經用鐵絲網圍著,我看了一下,仔細尋找四周的范圍,原來有前輩已經進去過了,當然我還是想辦法去看看的,我知道日治時期的建物,都有美麗的門口。
![]() | ![]() |
魚丸米粉是員山地區的特色,這里有員山神社,還有一棟有名的古厝,員山林宅,正身后面是用黑磚蓋的,門口上的匾是“菊美矣”,就是臺語很水很漂亮的意思,很久以前有去過,留下美好的印象,只記得好像是在三鬮路上的,早上先去逛逛宜蘭的窯子和神社,下午就要去尋找古橋了。
——本文轉載自虎茅莊的旅行 http://www.wretch.cc/blog/tigergrass/20627001 @
(http://m.kimyattawrites.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