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動不動講學歷,但大部分人是有學(位)無歷(練),上輩成功企業家依利安達創辦人蘇章盛沒有上過大學,跟老一輩的企業家及現時的強國的新興企業家一樣,都是多歷少學型。
現代人動不動講學歷,但大部分人是有學(位)無歷(練),上輩成功企業家依利安達創辦人蘇章盛沒有上過大學,跟老一輩的企業家及現時的強國的新興企業家一樣,都是多歷少學型。
多歷少學型有個弱點,很多時是「一招了」,一旦社會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就無法繼續成功,正如現在東莞,很多廠家陸續撤離一樣,這類企業家,武功(業績)顯赫并不稀奇,但文治(制度)就非常稀有。
離世不久的蘇章盛(蘇哥),在2002 年之公司治理性,為當時華人在港新兩地之ABC水平,大家不禁會問,為何大部分企業家皆攪低治水平,而反過來蘇章盛卻反過來攪稿?
縱橫四海用何語
大部分沒有大學背景的香港老板,流于看通俗報紙看到《信報》已經是人中龍鳳,但蘇哥當年是看《信報》兼且看西報,如《華爾街日報》等。
老一輩的企業家未上過大學,就算識講英文,亦限于交易用的外語,對外地文化不甚了了。
筆者十年前在協助蘇先生退休時,以洲際酒店為臨時退休辦公室,酒店有位澳洲籍女經理接待,蘇先生以Aussie 英語與之交談,令筆者瞠目。
做電子生意之人,諳美語可以理解,連袋鼠英文都可橫跨,可謂真guoji人。大中華區父母全線傾慕外語,尤其英語,相信皆恨不得有蘇哥之水平,但有幾許父母,能向下一代解釋,怎樣掌握外語?
事實上,商業成功語言有縱橫兩組:縱的是行業語,以蘇哥來說是電子語;橫的是地理語,英國牛劍腔,美國東西岸腔,澳洲袋鼠腔。能縱橫兩語者,天下可定,要造大企,就算不能認識外文,亦要像筆者另一荷蘭籍老朋友Hans Lodders羅達成,前Agfa愛克發吉華董事總理,80 年代中開發中國市場,雖然不識中文,其華人下屬認為他比中國人更中國化,連掃地亞姨都被他感動,ABC后娶中國太太。
B2X方為ABC商用語
很多企業主不能進一步壯大的原因,其實是語言不通,其障礙是只能掌握行業語或稱為輸入端語,而不能掌握不同地域需求語或輸出端語的奧妙。而下一個關口,就是去到交易所出售公司股票之際,懂不懂得B2X 語-商業對交易所語(請參考2012 年7 月14 日〈中環ABC略B2X 〉一文)。
由于交易所以英文為起點,法律英文為過程,
金融英文為終點,就算你識英文,不等于識法律;識法律,不等于識金融;全港活躍金融律師,只有十個左右,你就可知道其難懂程度。若果一味使蠻,買賣不獲交易所通過,由神「刁」變神「丟」,半生努力,在交易所前功虧一簣,落得可憐兮兮。而蘇哥的依利安達能在港新兩地屹立兼為獅城藍籌,起碼證明他能諳港語,新語,交易所語。
歷練就是面對失敗
俗語有云失敗乃成功之母,換個說法,「就是成功之前一定失敗過」。又或對年青人的說法是:「要成功,請虛擬失敗很多次」。
蘇哥亦有多次失敗,如聘老外當CEO 不成功,猶如今天強國企業亂聘海歸,中間更試過險死還生的債務重組,董事跳船就不在話下,重組成功后,蘇哥等創辦人竟然「干凈」到座駕是自資,司機是自費;但ABC難面對的失的是有基金出重金都賣不了,原來當年新橋投資不惜腰間錢洽購,但依利傳承未澈底,苦無獨立CEO 能攜
客戶與數簿一并過新主,所以交易告吹。
到蘇哥等創辦人明白真正獨立平衡有能的董事局才是健康,找些聽聽話話之徒當董事橡皮圖章,并非企業之福,所以當新港兩地交易所新例出臺,他昂然走在前面
執行。中國歷史(很可惜新一代無此學科)教你「兼聽」,要打造企業,先要學聽市場人語,但要打造大企,就要學懂聽股東人語及交易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