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06 年 11 月的今天談論電子報行銷應該不會有什么新的見解,因為如果把“網站”當作“店面”,“電子報”這個被當作“宣傳單”的工具,已經是各位耳熟能詳的“行銷”方法。但是省錢又方便的電子報是不是真的為企業達到“行銷”的目的?還是讓更多消費者把貴公司當成“垃圾信”的制造者?在歐美紛紛針對電子郵件立法進行管制的時候,“省錢又方便”與“無效又失禮”這兩個對比就值得您深切思考。
一般來說企業使用“電子報行銷”有幾個原因:
1. 省錢:以全球各 ISP 廠商的頻寬銷售價格來看,電子報發送的成本呈現越來越便宜的趨勢,市場上也可以輕易買到“幾千萬筆”的有效電子報名單,配合 ADSL 以及“群發軟體”,現在連 SOHO 族也可以自己做“電子報行銷”。
備注:群發軟體是指磚門拿來發送大量電子郵件的軟體
2. 主動:相對于網站廣告必須“被動”等待會員上網瀏覽“你的”資訊,電子報就能更“主動”把資訊傳遞到會員“他的”信箱。這就像在火車站前搭建大型廣告看板,也許還不如一張便宜的宣傳單投遞至住家的信箱。
3. 快速:透過網路傳遞資訊真的是很神速,住在地球另一端的收件者,也許只需要 3 秒就可以收到寄件者的資訊,也因為這樣的特性,改變企業的競爭能力與消費者更新產品資訊的速度。
無論企業采用電子報行銷的原因是什么,但是行銷必定有其“目的”,尤其是在各大 ISP 與免費電子郵件廠商開始封鎖垃圾郵件來源 IP 之后,企業采用這個省錢又方便的電子報就必須多加思考,否則行銷目的達不到還被當作垃圾信來源,那就得不償失了。
常見“失敗的電子報行銷”原因有下列幾項,可以作為企業采用這個方法時的注意事項:
1. 沒收到:會員或客戶沒收到電子報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都會使電子報行銷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企業可以注意下列幾點原因并且隨時統計電子報的“回應”是否有異常現象。
a. “根本沒寄出去”是ABC糟糕的,這個現象可以請公司的資訊人員檢查是否郵件伺服器設定出錯。
b. “被檔信”是常見的現象:Yahoo, 163, Hotmail 等業者,無論提供免費或付費的信箱服務,都附加“阻擋垃圾信”的“貼心服務”,寄件者必須隨時注意收件者的郵件伺服器是否把您的信件當作垃圾處理,這個問題可以自行測試或者觀察會員是否有收信的回應,例如在電子報里面附加的連結把收件者的信箱當作參數,藉此了解哪些人收了哪些信。
c. “沒看到”:例如筆者每天大約有五百封以上信件要處理,如果您的來信寫的標題太不顯眼,或者太像垃圾信,就很容易被不小心誤刪了。
2. 有亂碼:亂碼的現象在繁簡體中文ABC容易出現,如果您是簡體中文用戶,當臺灣的企業用繁體中文發信件給您的時候,“收件主旨”的地方一般都是亂碼的,如果這種信件太多,那在沒空一封一封閱讀內容的情況之下,這種信件就可能會因為“沒看到”救被當作垃圾丟掉。另外一個亂碼的可能是“編碼錯誤”,一般來說,經過“轉寄”的信件又碰到不同的編碼方式,ABC容易出現這種現象,所以有些企業或網站為了確保信件內容的完整性,會把電子報內容以網頁的方式呈現以避免亂碼的問題。
3. 沒互動:除非您真的不善于與人深入交往,否則為什么不把握每一次發送電子報的機會,多與收件者做些互動?也許是新產品資訊的介紹,也許是活動日期通知,也許是促銷活動的宣傳,但是若收件者認為你的電子報“很無聊、沒互動”,也許您的電子報就會被當作垃圾或者被取消訂閱。
4. 太頻繁:所謂“適當的電子報頻率”是多久?必須看各企業或網站的特性來決定,但是“希望會員多久注意你一次”以及“多久可以產生一份對會員有價值的電子報”,這兩點可以作為不錯的評估標準。如果您發報之后發現對瀏覽率或業績沒有提稿,也許您的電子報發送次數就達到“太頻繁”的程度了。
當然,電子報行銷失敗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收件者根本就不是您的訂戶或會員”,這些原因都可以歸納為“內容、時間、技術、對象”等要素,不過還是奉勸企業正視電子報行銷的意義,別繼續因為“成本”考量把客戶都往外推了。@
行銷智慧:省錢又方便的電子報行銷必須于讓會員打從心眼希望收到這封“伊妹兒”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