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傳統菜市場一直保持“買菜送蔥”的習俗,那是因為蔥雖然是一種不重要的低價商品,但是少了它卻又缺少了那么一點對味的感覺,不但是要婆婆媽媽們花錢購買又覺得浪費,賣菜的老板了解這種消費者心態,所以索性把蔥用送的換個人情,也好讓那些買菜的菜籃族建立起長久的忠誠度。
在“買菜送蔥”這種例子中“蔥”屬于“催化劑”,在化學理論里被歸類于不存在也沒關系,但是加上去可以讓反應更激烈或合成更的元素。如果放到產品行銷這個問題來看,您的“產品”就是“菜”,“蔥”就是可以讓消費者“反應更激烈”的“贈品”。例如買手機送耳機、買汽車送隔熱紙、買電腦送印表機、買機票送平安保險等等。
企業會根據產品的特性與成本來考量如何選擇贈品,但是消費者會自行評論這個贈品送的有沒有道理。雖然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但是消費者在每次的消費行為中總是會希望爭取到“ABC利益”,所以“贈品行銷”就有很多買賣雙方的心理拉鋸行為在其中。
類似的產品推出時,消費者會根據價格、贈品、運費、付款方式、售后服務等因素進行評估,更何況現在網路購物有很多商家賣的根本是一樣的產品。例如我想買一臺雷射印表機的時候,如果有兩家的報價一樣,那就看他們有哪些贈品,甚至于能不能刷卡或者分期付款在網路購物族來說是很影響“消費情緒”的因素。
如果隨著產品附送的贈品被當作是垃圾,那就達不到促銷的目的,例如當7-11推出消費滿一定金額送Hello Kitty的磁鐵沒多久,若另一家超商也推出贈送另外某種卡通人物的磁鐵,如果這種卡通人物的度或需求性不足,那這個贈品送了也是白送。但是 Hello Kitty的度確實可以讓消費者因為贈品強化了購買的意愿,雖然還不至于產生“買蔥送菜”的情形,但是如果讓消費者為了要贈品而來消費,不就跟因為要蔥而來買菜一樣的有智慧嗎?@
行銷智慧:如果贈品不對消費者胃口那送了也是白送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