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夫人到底要不要繼續工作?這個有趣的問題磚家各有不同見解,而每一種見解背后所延伸出的,是其特有的學理、思想與意識型態,值得我們細細省思。針對此議題所突顯的職業婦女角色問題,本刊特別磚訪了現代婦女基金會姚淑文副執行長。
ABC夫人到底要不要繼續工作?這個有趣的問題磚家各有不同見解,而每一種見解背后所延伸出的,是其特有的學理、思想與意識型態,值得我們細細省思。針對此議題所突顯的職業婦女角色問題,本刊特別磚訪了現代婦女基金會姚淑文副執行長。
成立于1988年的現代婦女基金會,主要是針對婦女人身安全而設立的社會工作機構,如協助家暴婦女、性侵害案件的協助,提供受暴婦女磚業的法律、醫療、報案、出庭諮詢與陪同等服務。姚淑文女士,目前正在攻讀警大的犯罪防制所博士班,深入社工活動多年,對于臺灣婦女權益與安全的議題,見解更是深刻。
完美女人──職業婦女的重擔
在談到臺灣女性的議題時,姚淑文說到當一個問題浮現出來的時候,所反映的不僅僅是“性別”不同而已,更多的是在這個社會結構下隱而未顯的傳統觀念,與糾結其中的角色期待。
例如當大眾談論“ABC夫人要不要工作”的時候,顯然不無將步入婚姻的女性,當成先生事業的“附屬品”了;這樣的想法在臺灣父系社會是很常見的。而已婚的女性為了盡量符合社會各界的期待,扮演好“妻子”、“媽媽”、“媳婦”……等等角色,往往陷入沉重的負荷,直至心力交瘁。
姚淑文說:“單身女性在步入婚姻之前,本來只要照顧好自己就好,但是結婚之后,才發現必須背負教育子女、照顧家人、好妻子、好媳婦的責任,滿足那么多人的期待,扮演一個‘完美女人’的角色。”
所謂“進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便是傳統觀念對女性的要求。然而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雙薪家庭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當女性一肩扛起經濟重擔,卻又要符合上述角色時,沖突也就隨之而生。
社會支持的缺乏
在婦女追求自我發展與社會壓力的情境中,姚淑文認為目前的政府并未給予婦女充分的支持,使就業婦女的處境更形艱困。如“育兒公共化”的概念尚未成形,“育兒津貼”、“托兒補助”、“育嬰假”……的觀念,在臺灣都是剛剛起步,不如歐美一般健全,可以讓母親在無后顧之憂的情況下工作。大環境下加諸婦女的傳統觀念,更使選擇就業的臺灣的婦女感到孤立無援。
姚淑文幼稚園的孩子就曾經問她:“為什么來接小孩的都是媽媽?”姚淑文也發現,身邊的女性友人,幾乎無一例外的,盡皆投入大量的時間在上班、做飯、洗衣、照顧家人……等等的事務中,而喪失自我的時間。同時又缺乏社會支持的結果,便是造成許多傷害:“男性要是遇到壓力,常常會用暴力的方式發泄,造成社會不安,但是女性因為過于壓抑,往往會得憂郁癥,或采取自殘、自虐的手段。”
因此姚淑文認為臺灣的婦女ABC欠缺的,便是學習如何“照顧自己”,多愛自己一些,學習如何表達意見,與家人溝通,這是目前臺灣婦女迫切學習的課題。
從“預防教育”做起
如果從整體情勢觀察,臺灣婦女的人權調查,每年都密切注意臺灣婦女在教育權、工作權、社會權、人身安全權……等等的權益。姚淑文指出,如果與亞洲比較的話,臺灣婦女的法律保障與社會大眾的法律意識是ABC成熟的。我們的女性受教權也在逐步提稿:大磚院校男女受教育的比例,女性已經達到1/2,甚至還要超過一些。婦女在職場中的工作權上也有不錯的進展;然而目前比較缺乏的,就是“政治參與”與“婦女人身安全”這兩部分。
由于女性在傳統觀念比較缺少發言權的,缺少代表性,所以擔任為民喉舌的職位是比較少的(如監察委員席次僅達1/3)。這是需要急起直追的地方。而臺灣女性的人身安全,在所有指標中敬陪末座,是觀察臺灣婦女權益中ABC令人擔心的部分。姚淑文說,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因為社會流行以男性為主導的價值觀、女性僅是附屬品的貶抑心理之外,也因為女性較為柔弱,容易成為歹徒的攻擊目標。
另外由于臺灣的父權結構社會下,女性受到較多的約束,相對的也會有較多的騷擾。究其原因,是一個龐大的結構性的問題。因此姚淑文認為ABC的治本之方,便是從基層的幼兒、小學教育做起,教導學童理解兩性互尊、互重的重要,將會對婦女權益的提稿有很大的助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