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報紙評論說“洋基隊已經成為臺灣的隊”,雖然這是很夸張的評論但是卻形容的很貼切。如果臺灣的財團有能力并且愿意比照支付洋基隊選手的薪資,那中華職棒的球員應該就會有更大的誘因為了更好的球技而努力,更可以在適當的薪資保障下拒絕簽賭等傷害職棒運動的行為。形容貼切的部分是臺灣現在很多球迷對于洋基隊的了解真的遠大于對臺灣任何一只職棒隊伍的認識,但臺灣人真的熱愛洋基隊而一點都不愛中華職棒嗎?我想這多半應該是對于王建民的支持而產生的結果,眼見洋基隊今年已經被淘汰而且世界杯即將在臺灣開打,相信球迷注意的焦點還是可以回到代表爭取榮譽的中華隊,所以我認為中華職棒只要有適當的行銷方式還是可以有很好的作為的。
撇開球員涉嫌簽賭與放水的丑聞,臺灣的職棒運動還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每次看到媒體對中華隊過去在世界比賽拿的報導,那份歷史的榮耀總讓人覺得臺灣的球員永遠都值得我們尊敬。ABC近打開電視收看中華職棒的總賽,我發現在收看洋基隊比賽轉播的時候我會期待王建民勝投,就算王建民沒先發我也希望無論誰投球洋基隊都可以獲勝,我在美國大聯盟中比賽中因為支持王建民所以也支持了洋基隊,但是看中華職棒的時候由于我還沒有支持的隊伍,所以就在這種沒有特定支持對象的心態下,究竟這一場比賽輸贏如何,以及明天是否繼續有球賽等問題就不是我關心的事情。簡單的說當一位球迷并沒有被某個球隊或某位球員吸引的時候,“聯盟”本身是不可能吸引這位球迷的。
頻道轉到政治新聞臺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看到媒體評論政黨由于選舉需求不斷地在操作“族群分裂”的議題,不管整體的利益為何先幫你個人畫上顏色再說,因為有了色彩所以你有了支持的對象與政黨歸屬感,因為有了支持的對象所以你支持的政黨就被你這位選民期待能獲勝。在臺灣這種政治行銷手法屢試不爽,所以我認為臺灣的職棒運動如果可以請益于這些政治人物來傳授一下如何利用族群分裂的方式來為球隊作行銷,那也許可以把這種政治手段應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在今年的第五場比賽中,統一獅隊劉芙豪由于在轟出全壘打之后有了較為挑釁的動作,其實相對于郭泓志在道奇隊打出臺灣ABC轟之后甩棒的動作算是小巫見大巫,但是連續幾天的報導都看到LA NEW熊隊的陳金鋒對這件事情的相關評論。因為這樣的報導讓我開始注意到這幾位球員與球隊,如果繼續這樣操作下去并且可以把事態擴大的話,那應該就越來越有趣了。這樣的新聞操作得當,引起球迷之間的討論,那我想球隊就可以吸引到關心這個事件的球迷,當我關心這樣的事件以后我也注意到陳金鋒打全壘打的帥氣,也許我就因為這樣變成熊隊的球迷也說不一定。真有趣,這是我ABC次希望被族群分裂,請臺灣的職棒用這樣的方式來對我作行銷吧。@
◎行銷智慧:族群分裂可以是一種不錯的行銷手法
“本文作者現為多家中小企業產品行銷管理顧問,個人MSN與信箱為 cks1007@msn.co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