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看畫的現場,我剛好看到某位政治名人,除了有人為其磚程解說,且有隨扈們在混亂的人群中左擁右簇代為開道。只是剛才好像沒看到這人排隊入場,顯然因為身分不同,際遇自然不同。使得我們這些汗流浹背排隊的平凡百姓們好生羨慕,覺得有特權真好。轉身后在夾縫中細細看著米勒的畫作“拾穗”,感受到畫中3位窮苦的農民,在艱苦中撿拾著麥穗有尊嚴的活著,頓時覺得自己的日子其實過得也不錯,只是不知剛才那位權貴人士是否有感受呢?
晚禱
再轉頭看看另一幅名畫“晚禱”,黃昏的余暉中有兩位農夫放下手中的工具虔誠禱告,似乎可以在畫中感受到從遠方教堂傳來的鐘聲。這幅畫在當時工業革命的環境下有如暮鼓晨鐘般的敲醒世人物質的心靈,到今天都似乎仍然有用。我們在每日庸庸碌碌的生活中,何時曾停下手邊的工作,去感謝上天與懺悔自己呢?
我終于知道米勒為何受到人們如此的推崇,而這兩幅畫為何能永垂不朽了。米勒的技法與時代性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所傳遞的民胞物與及天人合一的內涵與精神。政治家如果有這樣的信念,政治將清明太平。老百姓們如果有這樣的精神,在逆境中將同舟共濟。
我們在此經濟不振且政治不清明的時期,不正需要此種精神與情操嗎?與其打開電視看到令人痛心疾首的洗錢疑云,或是股市下跌等令人失望的新聞,還不如參觀一下米勒的特展,感受一下“拾穗”中窮苦農民強韌的生命力,或是體會一下從“晚禱”中傳出遠方良知的鐘聲吧。◇(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