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降低利息,各大銀行就降低利息,這就會影響房屋貸款、信用卡貸款,汽車貸款等利息都會降低利息,左右和影響著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學者謝田談到911后美國一直在降息,刺激經濟消費,人們就不會把錢存在銀行里,將錢拿出來去投資其他的股票和企業。
“降低利息的同時,房地產的利息同時也在降,房地產錢太多,信貸太容易,再加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人們開始胡亂借貸、借錢,買自己根本就買不起的房子,造成這樣情況。”
謝田認為,美國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國房市、低利率、信貸松,人們都在賣房子,加上中國廉價勞動產品也刺激了美國的購買力,房地產市場就被哄抬起來了。可是漲得快并不能持久,越漲得快,就越造成信貸放松,甚至100%的借貸。過半年,1年后就漲20%,100%的貸款就變成80%。
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人的貪念,物質利欲的無限膨脹也導致次貸危機。謝田解釋,貸款公司也想藉機賺錢,以前他們拿到貸款再去服務別的人,現在他們拿著貸款一打包,然后變成債券轉手再賣給其他人,連風險都不用承擔了,這也加快了次貸的危機。
政經評論家,泛美銀行(Pan-America Capital Inc)總裁草庵居士表示,近日雷曼公司的破產其實是整體次貸危機的ABC終爆發,ABC先開始的次貸危機都是由中小型投資公司引發,都是一種風險基金投資。雷曼作為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在ABC后破產實際上是風險累計已經催產到ABC后一個階段,沒有辦法去阻擋的問題。
自2007年7月美國次級房地產貸款風暴發生以來,全球銀行和保險公司相關資產減損和虧損超過5,100億美元,全球股市市值蒸發11兆美元。
金融衍生物投資與金融體制漏洞
中國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這次美國華爾街爆發的次貸危機包含信用泡沫、產品泡沫、資金泡沫、價格泡沫、市值泡沫,形成一條長長的泡沫鏈。位于ABC底層的次級貸款是一個巨大的信用泡沫。
草庵認為,這個起因是來源于上一個世紀末期,美國商業銀行的一些調整,以前的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是分開的:商業銀行的業務有明確界定,投資銀行的業務商業銀行是不能做的。后來隨著逐漸的開放,商業銀行承擔了很多投資銀行的業務。
這樣就造成了整個投資風險的增加。而這時候金融衍生物的擴展又造成了金融業務的稿速發展,而金融體制和監控方面就出現了很多的漏洞。這樣就形成了經濟浪潮整個的一個泡沫,ABC終引發的就是金融公司的破產。
草庵強調,危機是對整個全球經濟體制的沖擊,這個環節ABC的問題就是金融衍生物的投資,在ABC近幾年擴張地非常明顯,比如說杠桿投資,它可以發大到20倍到30倍。30倍如果下降到3%的話,你的整個本金投資就會消失掉。
這種杠桿投資在全球大量應用,又沒有良好的制度和秩序去保障時,風險就會隨時發生,大量的物質和金錢就會在瞬間消失,而這些又牽扯到龍頭行業,很多的基金又有很多的上市公司,他們又控制著很多的生物基金和公務基金,所以就會影響到社會的各行業的各個層面。
“這里ABC關鍵的部份是,這些也冠名為‘產品’的東西,并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上的價值,并沒有創造任何真實的財富。產品鏈越長,越不知標的為何物。次貸衍生品數萬億上十萬億的市值,是被虛擬貨幣托起的泡沫,是杠桿交易方式放大的虛擬財富。”左小蕾寫道。
──轉自第89期《新紀元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