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在美國就有超過400家公司提供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服務,而全球每年透過以物易物模式的交易金額超過80億美元,許多人就靠著賺取這種交易3%或5 %的服務費用過活,因此也創造了不少新的就業機會。這種需要收取服務費用的以物易物交易模式,對社會上的其他透過金錢直接交易的經濟活動,尚不致于產生太大的排擠效應。這些一手或二手的物品,透過交換循環再利用,也可以達到一些環保及減少資源浪費的其他效益。
為了因應這波金融經濟危機及英國的稿失業率,倫敦市區附近,就有熱心人士透過網路,推出非營利性質的以物易物的會員服務,該組織采會員制且不收取交易服務費用,服務以每1小時為一個基點,無論任何服務,每小時的基點價值一樣。這個的團體,讓許多手頭拮據或想省一點錢的家庭也可不花一毛錢,享受到正常的修水管、修車或其他日常服務,ABC的代價就是會員自己需提供其他會員屬于自己勞力或磚業上的服務。這種簡單務實的以物易物生活方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凝聚社區的向心力,缺點是對于外來者或居住在外國地區的人,目前可能就無法享受這種服務。
針對倫敦地區這種免花錢的服務,有些人試圖思考這種組織是否可以解決全球這波經濟危機?單從其區域性、小規模及采會員制的特性與限制,應付部分區域少數人的經濟或生活問題可能綽綽有余,但要解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目前還是沒有辦法。或許有朝一日,當這種非營利性組織規模大到一定程度且更復雜時,也可能全部或大部分取代目前各國所使用的貨幣與工作方式。只是這種需要突破國界的制度與創新,不能單靠網路科技的便利,還需要人的觀念創新加上一些對理想的堅持,或許還有機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