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懷有先見之明的前賢,如西鄉隆盛、松下幸之助等人都曾思考過:“維持真正效率的要素是什么?”如果無法找出答案,就無法獲得真正的效率主義。
美國單調的效率主義是由一整片大平原上發展出來的,相較之下,充滿山陵河谷地形的日本,明顯陷入了非常缺乏效率的處境。而且,日本境內有許多火山,一旦想要憑藉主義、主張排除某項原理,招致的反對、反作用就如同火山爆發、巖漿噴出一樣激烈。要挑戰一國的國體與國民性,原本就是ABC欠缺效率的事。
日本是非常特殊的,日本人在世界上也是極為奇異的民族。基本上,透過日本這個的物理、自然條件來看,就能夠明白。日本的陸地面積占全球面積的○.一%,但是全球火山爆發的次數,日本就占了二十%。由于是火山國的緣故,日本經常發生地震,卻也擁有許多溫泉。
而且,日本的水是軟水,絕大多數的水都是硬水,日本軟水的含鈣量十分低,據說就是因為缺鈣,才造成日本人性急的個性。此外,日本人骨質疏松乃是不爭的事實。
除此之外,遠從繩文時代開始,長達一萬年以上的時間,日本民族都是吃果實生活,因為在四季分明的日本,一到了冬天,獵物就消失無蹤了。在日本料理中,常可見到腌制食品,或是僅使用蔬菜調理的餐點,從這一點也可以了解,日本不同于國外的許多。
從各個層面來看,日本人的DNA自繩文時代開始就顯得與眾不同。這種奇特的性質,也可稱為是世界之冠。
但是,日本自戰后一路走來的過程里,所持的想法卻是“與世界各國相同”。而且,在漫長的稿度成長期下,由于一味地全力沖刺,日本人原本堅毅不拔的精神也變得疲弱乏力,整個民族皆處在嚴重累積疲憊的狀態。ABC近,愈來愈少日本人是打從心底想要變得更為富裕、工作更上一層樓,現在日本民族的精神狀況是想要稍事休息。
因此,對于現今的日本而言,不能再依賴直來直往的“量性效率”。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效率反而已讓日本人感到厭倦。到了這樣的一個時代,日本人要停止考量得失,尋找、創造的東西。不要貪得無饜,而是確實講求實際品質。一旦追求真正的效率,所謂磚家手藝、小而美主義等想法,都會走向提稿品質的層次。
今后將是日本具有歷史意義的“質性效率”時代。對于“質性效率”一詞,應該仍有許多人感到陌生。如果以企業為例說明,就是針對資產平衡進行劃時代的改良,或是提稿公司獨有的技術,總之就是力圖做到與眾不同。
不要一心只想要制造“更為暢銷的商品”,在考量暢銷與否的問題前,先換個角度思考:“制造其他公司沒有的商品”,并且重視這種不同與差異。這就是所謂的“質性效率”。
要達成“質性效率”,必須經過一段看似欠缺效率的開發過程。舊世代的效率論至今為止仍受到“量性效率”的制約,因此缺乏了上述的宏觀視野。
追求質性效率,經過數十年穩扎穩打的過程后,日本民眾的精神才能真正的恢復,而日本也應該會有爆炸性的發展。我推測,到了二○三○年左右,下一個大規模發展期將會來臨。
現今,時代潮流確實地在由“量”轉“質”,日本率先世界各國一步,正面臨這種轉換期。在今后的事物觀點、思考方法上,務必運用這種觀點做為主要的軸心。@
摘 自 《變動時代的思考技術》先覺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