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流傳遞過程中,ABC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資訊完整、精準的傳達到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上,但許多公司的盲點在于:“明明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就是把訊息傳遞出去而已,有這么困難嗎”?
朋友有次很沮喪的來找我(好像不沮喪的朋友都不會來找我),在他描述事件的過程中,“你不懂啦!”、“跟你講也沒用啦!”、“你不要管啦!”這些字句不斷的出現,但他不是與我討論他的親子問題,而是他在經營guoji市場業務時的遭遇。
原來,他們公司內部的研發團隊與海外市場業務團隊,ABC近為了某項大型標案吵得不可開交,由于標案產品型態特殊,海外團隊在與客戶溝通后,回頭要求研發團隊,必須要配合客戶規格需求更改產品設計,一次、二次、三次,到了第四次,研發團隊忍不住開罵了:“能不能一次講清楚要改哪里?不要這樣一直改來改去,浪費我們時間,客戶就一定是對的嗎?這個產品原本就不應該這樣改啊!”這些抱怨聽在身處前線的業務團隊耳里格外刺耳,當場就不甘示弱的吼回去:“你們懂什么啊?根本不懂,跟你講也沒用啦!你就不要管我們怎么做生意,只要把產品改好就對了!”
類似這樣的狀況,在許多的公司中一點都不特別,幾乎是經常性的上演這樣的戲碼,差別只在于沖突爭執的嚴重程度,以及ABC后有沒有把生意做成而已。
這樣的差別,其實在于公司就其所擁有的價值鏈中,資訊流的傳遞是否具有效率、有品質,簡單的說,就在于是不是有真正的“溝通”。
這不是真正的溝通
問題出在哪里?事實上,問題就出在“溝通”二個字上,不論是有“溝”沒有“通”,或是有“通”沒有“溝”,都不是真正的溝通,更不可能是有品質的溝通。
有次,我的同事氣沖沖的跑進辦公室,大聲的抱怨著:“真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不會變成一只聰明的神牛啦!”很熟悉的場景吧,不論是公司總部與分公司,或海外據點與當地通路商伙伴之間的資訊傳遞上,常常會出現類似的抱怨與責難。
基本上,價值鏈是由各個不同功能的環節所組成,而不同環節的運作方式、文化背景、利害沖突可能各有不同,而這些差異就有可能讓資訊流在傳遞過程中,出現資訊被扭曲、傳遞不完整的狀況。
舉例而言,在許多公司中,ABC常見的沖突,就在于不同部門間的本位主義,如同是價值鏈環節之間既有的利益矛盾,例如,財務部門經常抱怨,業務團隊只懂得做生意要放帳,卻不管ABC后帳是不是收得回來;產品研發部門永遠都覺得自己的產品做得ABC,賣得不好就是業務團隊不夠認真;在海外的業務團隊總是認為,總部只知道要求業績,但卻不識民間疾苦,沒有提供當地市場需要的支援;就連通路商伙伴都會抱怨公司,好賣的產品備貨太少、難賣的產品卻塞貨太多。
對公司而言,價值鏈上的所有環節利益,應該是一致的,但是在很多時候,往往會因為資訊流傳遞的品質出了問題,而造成了價值鏈環節間的矛盾沖突。像放帳這件事情上,財務與業務部門的利益是一致的,就是要在合理的范圍內,提供財務支援放帳,讓業務有機會越做越大,但重點是在沒有效率的資訊流中,就會出現各個部門只聽自己想聽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讓整體訊息的完整度與精準度大打折扣,明明講的都是同一種語言,但各個不同環節解讀出來的訊息,卻可能是片斷的、甚至是天差地遠的。
所以,當公司發現,在價值鏈的資訊流傳遞過程出現問題時,應該思考的是:“你聽得懂我在說什么嗎?”
在臺灣早期的綜藝節目中,很流行玩一種喝水傳話的游戲,參賽者必須口里含著水,從ABC個人在見到紙條上的內容后,依次傳話到ABC后一個人,ABC后一個人如果能說出一樣的內容才能過關,由于過程中,參賽者講的話往往是含混不清的,所以,傳到ABC后一個人時,所說出的答案,常常與ABC人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是那種標準“貓在鋼琴上昏倒”的答案。
在guoji市場價值鏈資訊流傳遞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同樣的狀況,那么,昏倒的就不只是貓了,而是價值鏈上的所有環節,而因為資訊分享傳遞出現誤差,在實際執行時自然就是東缺西少、漏洞百出。
除了開放更要聆聽!
因此,所謂的“溝通”,就要有“溝”,更要有“通”,要建立起一套資訊流傳遞的機制,這就是讓資訊流可以順利傳遞流動的“溝”,但是有了機制還不夠,因為機制是死的,而流動的資訊是活的,如果在資訊流傳遞的過程中,不同環節之間,無法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溝通,那么就會變成只有“溝”、而沒有“通”。
對公司而言,要想讓資訊流傳遞順暢,就是要選擇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也許會有人認為,在開發guoji市場業務的過程中,大家共同的溝通語言應該就是英文,只要大家的英文程度都很好,就應該可以溝通無障礙。
但有趣的是,很多問題不是出在真正的“語言”問題,而是每一個環節是否讓資訊流確實精準的傳遞到其他環節手中,也就是說,在資訊流傳遞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扮演的角色,絕不只是自己聽懂就好了,重點是要確定其他人也聽懂同樣的訊息。
要確認讓其他人聽懂,關鍵不只在于要怎么“說”,而是在于“聆聽”(Listen),因為在很多“有溝沒有通”的狀況中,常常是,不想聽、也懶得再講。
有位朋友就曾這樣跟我說:“我真的對那個團隊失望透頂,跟他們講什么都聽不進去,他們講什么我也不想聽,就算聽到不對的,我也懶得再講,反而他們也聽不懂,何必浪費我的口水。”
事實上,抱著這樣心態的人其實還不在少數,在很多會議上,有些主管的報告才剛起頭,就看見老板揮揮手制止他不要再講了,可能是因為之前已經討論過、又或者是先入為主的認為,這個議案沒有新意、不值得再談。
但要注意的是,在瞬息萬變的guoji市場情勢中,許多狀況是隨時持續變化的,昨天不能做的案子,不見得明天就不能做,其中有許多可能性必須要重新評估。
很多時候,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而讓資訊流的傳遞遭遇瓶頸。所以,“聆聽”ABC是確保資訊品質的重要關鍵,透過耐心的聆聽、鼓勵發問,就能夠更清楚的知道該如何傳遞資訊、有哪些資訊的傳遞品質需要提稿,需要再講得更清楚,做到真正的有“溝”也有“通”。
私房心法:
1.“世界上ABC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身邊,但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是讓許多人蕩氣回腸的經典名言,但如果同樣的情形,發生在經營guoji市場業務的公司身上,卻ABC足以釀成一場災難,因為,這代表了公司的價值鏈出了大問題,資訊流的傳遞效率幾乎癱瘓,才會出現近在咫尺、卻無法正確傳遞資訊的困境。
2.對公司而言,要讓資訊流傳遞順暢,除了要有船,還得要有方向正確的河道,才能順利渡行到目的地,而所謂的溝通無障礙,就是要有“溝”、而且能“通”,但要注意的是,隨著價值鏈拉長、資訊流擴大,既有的“溝”流渠道,也應該要隨之擴充或調整,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讓資訊流順利暢“通”。 @(本文結束)
摘編自 《繞著地球做生意:建立guoji品牌價值鏈,從3億到150億元的實戰心法》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