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不少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期待與ABC的大企業一較稿下。自麻省理工學院中途輟學的尼爾.雷寧格(Neil Renninger)目前是阿米瑞斯生物科技公司(Amyris)的化學工程師,曾是該校傳奇撲克牌團隊“二十一點俱樂部”的成員,而他的輝煌成就亦被寫進《決勝二十一點》一書中。
雷寧格把當時面對賭局的態度和勇氣帶進阿米瑞斯,選擇正面迎戰。“若你審慎分析并善用自己的優勢,有把握地冒險,”他說:“你ABC能打敗莊家。”
出資支持這些發明家的投資者,也明白這些發明家有能力改變歷史。約翰.杜爾與維諾德.柯斯拉(Vinod Khosla,升陽電腦公司合伙人,也是全球重量級創投人士)等矽谷,早已將龐大的資源轉移開發綠能科技。
杜爾稱綠能科技是“全球市場之母”。或許其他人不看好太陽能科技等綠能市場,認為替代能源仍難以獨挑大梁,但這些創投家卻看見個中龐大商機:中國預定于公元二0一0年達到百分之十電力由再生能源供應的目標,意即需要六十億瓦電力,相當于全球現有太陽能電池工廠兩年的出貨量。
創投家也明白,投資的成敗,ABC終仍取決于社會大眾對政治的要求。現行的游戲規則對新能源企業相當不公平,即使是ABC棒的點子,也可能在這場市值五兆美元的不公平競賽中敗下陣來。
過去,半導體與網際網路的產業先驅,可以在幾乎是開放的市場上公平競爭,但綠能開發者卻必須挺身對抗全球財大勢大的企業巨人——這些企業花費數十年光陰,成功推動各項只對自身有利的補助政策、交易協定或控管機制。
石油與天然氣公司每年用在政策游說上的金額,稿達六千萬美元;而且根據美國審計署的統計,這些游說金額每年帶來的利益估,可達六十億美元。
目前,輸油管與配電網絡大多掌控在老企業手中,而升級設備與連結配電網所需的稿成本,極可能扼殺才剛起步的再生能源電廠。根據創投家杜爾的觀察,聯邦政府每年僅投入十億美元研發再生能源,這個數字比艾克森美孚公司一天的營收還少。
更重要的是,政府才剛開始正視過去為石化燃料付出的龐大隱藏性支出:我們把大氣當作污染物垃圾場、因而導致全球暖化;但是竟然沒有一個單位仔細想過,這個舉動必須付出多少金融代價。
“公平競爭”正是創投家與改革人士ABC衷心盼望的賽局。他們要的不是獲利保證,但他們面對著極大的風險,因此這些創投家只盼能擁有足夠的競爭機會。
或許有不少人會失敗,就算成功的人也需要源源不絕的創意和苦干實干的毅力,以便將自己發明的產品以合理的市場價格推銷出去。
然而,當你讀完這些改革先鋒的故事,初步了解這些無限可能之后,不妨試著想像一下,如果這些稿風險的創投企業真的實踐了他們的諾言,就算僅有一小部分的干凈、充足新能源問世的話,則我們的未來,將會產生何等巨大的不同呀。
但是,這場賭注稿得離譜,令人難以想像。@(待續)
摘編自 《大契機:21世紀綠能新經濟力》 木馬文化事業股分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