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人“心疼”的伸出雙手要將小狗接過來的時候,沒想到它竟突然攻擊主人,緊緊的一口咬住主人的手。
主人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對鄰居說,它咬我是因為它受傷了。
這是小狗在受傷時的“本能反應”,不是因為它恨主人,而是為了自我防衛,以免再次受傷。
此時主人若誤以為小狗是蓄意攻擊他,必定會很生氣,而使事情越弄越糟。
有位父親回家,一進門就看到女兒正在用他的工具修理東西,而工具散落一地,使客廳“凌亂不堪”,他開始破口大罵,聰明的女兒在收拾干凈后跑來擁抱他,然后問父親,你今天遇到不愉快的事,是嗎?
這位懂事的女孩了解老爸的怒氣不是針對她,可能是因為別的事心情不佳,因此她沒有情緒反應,反而能反過來安慰爸爸,這是極大的智慧。
這是曉雯所貼的網路故事。《狗主人與女孩》因為包容、了解而有智慧的處理,讓事情得到婉轉良好的結果。假若狗主人與小女孩是情緒化的反應,這必定是讓事情因小誤會而產生更大的沖突。
這諸多類似的狀況,也常反應在職場里。
如主管托付給職員的事,但職員卻因某些原因未能如預期完成,這時職員可能會抱怨主管,甚至于埋怨同事,這是職場容易發生的情況。
表面上職員沒有完成主管托付的事,職員是“難逃責任”,但更重要是主管的智慧處理與同事的包容與關懷。
在職場里沒有一定的對與錯,只能說達到滿意度的差異,任何表面上的結果都只是企業的一小部份。
但事后的處理與和諧關系著事情的變化,好的經營者會把錯誤變得越來越小,會把對的事越做越穩定,甚至于善意帶動氣氛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