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大安區生態解說員林明德以黃槿葉為素材,自製成布袋戲偶,每尊造型精緻,已研發出500多款;他受邀全臺趴趴走,教小朋友摺樹葉戲偶,提倡環保概念,也落實品格教育。 57歲林明德從小家中經濟差,國小畢業后北上當裁縫學徒,后來自己開店,現在是金屬工業公司主管;4年前回饋鄉里,擔任大安區生態解說員,他也是大安區
臺中市大安區生態解說員林明德以黃槿葉為素材,自製成布袋戲偶,每尊造型精緻,已研發出500多款;他受邀全臺趴趴走,教小朋友摺樹葉戲偶,提倡環保概念,也落實品格教育。
57歲林明德從小家中經濟差,國小畢業后北上當裁縫學徒,后來自己開店,現在是金屬工業公司主管;4年前回饋鄉里,擔任大安區生態解說員,他也是大安區海墘國小特聘的生態講師。
他常就地取材,以黃槿樹的葉片為布,葉梗為針線,運用裁縫技能,設計出不同款的布袋戲偶,每尊造型精緻,從
帽子、服飾、鞋子到配件鉅細靡遺,不少學校邀他現場教學,他二話不說答應,每年巡迴50多場,足跡北到宜蘭,南至屏東。
林明德表示,小時候住家附近有黃槿樹,因為沒什么玩具可玩,阿公就教他摺黃槿葉,不到10秒就能摺出簡易人形,成為免費的童玩,伴他度過童年。
「摺錯了也是種創意。」林明德說,教學中激發靈感,已研發500多款不同形象的戲偶,稿約30公分的豪華版戲偶較費工,得用20多片、5種尺寸不同的黃槿葉製成,半小時才能完成。
林明德說,黃槿葉是海邊防風林,隨處可得,可製成環保玩具;藉由摺葉教學,教導孩子認識黃槿樹,也提倡環保概念,希望孩子能學習黃槿樹精神,面對考驗時,仍可堅守崗位屹立不搖。
小檔案/黃槿樹
黃槿樹生長于濱海地區,為典型海岸線林木,是海岸、漁村優美的防風林,可遮蔭、阻隔風沙侵襲,保護當地農作物;樹枝能當柴燒,可做成彈弓、陀螺,葉片呈愛心形狀,可當衛生紙使用,也可當成「粿墊」,成為「炊粿」材料。
來源:weigoo.gl/yXYa9a
相關甘苦談連結:
西服魔法師
云林浪子生根稿雄 巧手修補皮件60年
曲臂式三本車熟手
成衣廠針車車縫技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