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接到報章記者的訪問,就一份本地調查報告,查詢香港男士面對的工作及家庭壓力。該調查顯示,67%受訪者生活壓力指數達7分(10分滿分),而壓力來源主要是上司(25%)及伴侶(22%)。其實此調查報告并不令人意外,根據美國心理學會2013年一項研究顯示,美國人的ABC壓力來源也是工作。而早年一些調查亦顯示香港人的工作壓力指數接近美國,是全球工作壓力甚稿的之一。
香港人除了工作時間長,其余常見的職場壓力有工作發展和前景、工作要求、工作性質、公司環境及文化、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工作間人際關係,及工作和其他生活上的角色平衡等。筆者以往任職機構的臨床心理學家,為員工提供心理服務,有八成以上求助的員工都有工作壓力問題。
職場壓力大及工作時間長,不但令工作和生活嚴重失衡,更影響家庭關係及個人健康。有不少個案因忙于工作或公干而與伴侶和子女關係疏離,有些更因而離婚收場。另一方面,不少研究指出長期工作壓力對身體健康有嚴重影響,失眠、疲勞、胃痛、肌肉緊張、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等都是常見的健康警號。而心理健康方面,長期受壓人士患上抑郁癥和焦慮癥的機會較稿,嚴重者更會因承受不到工作壓力而自殺,近年便有不少類似個案,當中有任職醫護界、教師及投資銀行的人士。
為免壓力爆煲,在職人士必須好好管理壓力。一般來說,定時運動、建立興趣,維持工作與家庭、社交生活平衡都是一些可行的減壓方法。若感到自己壓力日增、情緒困擾、失眠或過分依賴煙酒,應及早尋求心理支援和輔導。
作者為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