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日是世界睡眠日,guoji精神衞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從2001年開始,便把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希望喚起大家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我們天天睡眠,不過并非每個人經常都睡得好,根據衞生署2008年資料,每十個香港人中,便有兩人,即約一百四十萬人有失眠的徵狀,另外每八人之中就有一人是失眠癥患者。
失眠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精神緊張、情緒問題而導致失眠。亦有些因為藥物影響或是身體痛癥而未能入睡,若長期失眠除了令人疲乏、精神和體力不支、記憶力減退和注意力不能集中外,對青少年及兒童來說,亦會減少生長激素的分泌,不利身體發育。脊骨神經科醫生王漢榮更指出,逾七成的腰痛、背痛、頸痛膊痛的患者求診時都表示,因痛癥令他們睡眠時輾轉反側,直接影響睡眠質素,情況令人關注。
脊椎痛癥有增無減
現今科技發達,不少日常生活習慣都正改變,令很多以往較少有的健康問題漸漸普及,脊骨問題是其中之一。王漢榮表示相對于五年前來求診脊骨問題的病人也有上升,估計與智能產品的普及有關。「我們在交通工具上都會見到很多機不離手的低頭族,長期低頭看平板電腦、坐姿不正確等都會令頸椎及腰椎受到沉重壓力,令人產生痛癥。相對于五年前以四五十歲病人為主,至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求醫比例大幅度增加,有年輕化的趨勢。」
以早前一名二十一歲男子求診為例,由于他是寬頻銷售員,經常要低頭用平板電腦給客人介紹計劃詳情,加上平時回家坐車也愛埋首「煲劇」,令他的頸椎出現問題。「初時以為頸梗膊痛屬于小事,直到問題持續,影響每晚的睡眠質素,令他睡醒后頭部劇痛,而且醒后猶如未睡般疲勞才求診,ABC終發現肌肉并不平衡,頸椎出現嚴重錯位。由于他的工作要經常低頭,以致頸痛、頭痛、手部麻痹及痠軟,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結果經三個月的療程才能紓緩情況,同時也要他持續改善低頭的習慣,并間中作伸展的活動以減低肌肉繃緊的狀況才有好轉。」
長期受壓軟骨突出
類似情況其實并不罕見,王漢榮指出來應診的患者通常求診時都會表示睡醒后背脊不適,頸部會有麻痹、火燒、針拮的感覺,無力或背脊非常痛楚,輕則一段時間活動后方能活動正常,重則產生劇痛,動彈不得,求診后發現脊椎錯位或是椎間盤突出。「很多人有錯覺椎間盤突出是腰椎或盤骨出現問題,但其實由頸椎至胸椎都可能出現,視乎那一節受到壓力出現異樣。而所謂椎間盤突出,大部分則是骨與骨之間因長期受壓令軟骨突出,突出的軟骨壓住神經線,而產生痛楚。不過,大致上可以憑痛或麻痹的位置略知脊椎那部分出現問題,若手痹則主要是頸椎問題,而腳痹則主要與腰椎有關。」
針對脊椎錯位及椎間盤突出治療方法因嚴重的程度而異,輕則以手法治療方式把錯位的骨矯正或改善姿勢習慣紓緩痛楚,而重則要轉介磚科作手術。不過王漢榮表示ABC還是防患于未然,平時的姿勢正確,以減低情況惡化的機會。
撰文:姜紀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