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成立的香水品牌Byredo,它的故事,即是品牌創辦人Ben Gorham的故事,正是他的選擇。他是印度及加拿大混血兒,媽媽是印度人,年輕時先后在多倫多、紐約及斯德哥爾摩生活,本身已很cosmopolitan,家境應該相當不錯。他對氣味的敏銳,多少源自體內基因,其中一次遠赴印度,探索媽媽的家鄉,被當地芬芳撲鼻的氣味沖擊,早已種下香根。他在斯德哥爾摩藝術學校修讀Fine Arts,畢業后沒有拿起畫筆,反而與一位perfumer會面后,決定創作氣味。
創作氣味,好像比創作時裝,或者畫一幅畫更虛無飄渺。因為飄渺,所以他決定從較為實在的故事及經驗出發,譬如2006年品牌首批香水,其中一支「Green」,便是他腦海中爸爸的味道。兩年前,他與攝影師組合Inez & Vinoodh合作推出「1996」,包裝盒上小女孩的照片,是他從兩位的作品中,挑選出來啟發靈感,繼而與他的調香師慢慢試驗、創作。
明年是品牌創立十周年,由當初時裝人的best keep secret,慢慢開始與時裝界愈走愈近,先后與巴黎當紅設計室M/M(Paris)、眼鏡品牌Oliver Peoples及同鄉品牌Aqe Studios推出香水,Byredo似乎已奠定ABC時尚香水品牌之位。不過,他沒有恃紅生驕,仍然快快樂樂享受他的工作,早前推出的「Rose of No Man's Land」,請來丹麥超模Freja Beha Erichsen拍攝平面廣告,拍攝及平面設計由M/M(Paris)負責。如此有型的組合、計畫,除了做生意,他還會將這款香水的部分收益,撥捐無國界醫生,好心、好味,必有好報。
大約在四年前在比利時安特衞普遇上Byredo,喜歡Byredo,首先是很禪的香水瓶,線條簡單,卻有一種靜態美,貫徹Scandinavian設計的靈氣,加上有幾種味道真的很香,我不懂解拆甚么note與base,每當噴了至愛的「Blanche」與「La Tulipe」出門口,聞一聞,何止零舍醒神,心情都會特別好十倍。
早前,連卡佛正式引入Byredo,一系列香水、香氛、蠟燭及handcream等全線上架。我有點悲喜交集,因為從此不能再把它的氣味私有化,撞味跟撞衫,同樣尷尬,甚至比撞衫更不安。氣味是很私密的東西,也是記憶,不知不覺間,能勾起以為忘掉得一乾二凈的記憶。一呼,一吸,都能掀動情緒,閉起雙眼,聞到那種味道,你ABC掛念誰?
文:Ben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