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橋當初都是為了要改善人類的生存聯外環境而建的,ABC后也都是為了要因應地方上人們的發展變動與地理遷徙而廢。……于是乎,所有的新橋都被負載著大量的期待與使命,而所有的舊橋也將變成一本盈實的風土日志,……直到ABC后走入它廢橋的命運時……那苔痕斑駁已然朽損的橋體,也就能夠心安理得的靜觀逝去。
![]() |
遠方的天然美景中隱約有一條跨越河川的鄉間橋道 |
![]() |
連通山脈間的拱橋遺世而獨立 |
有一首非常溫暖的西洋經典老歌,講的是“惡水上的大橋”,中譯的歌詞里說︰“當世局艱難,而朋友難尋,像橫跨在惡水上的大橋,我將伏下(幫助你走過)……當黑暗來臨,苦難遍地,像惡水上的大橋,我將伏下(幫助你走過)……像惡水上的大橋,我將撫慰你的心靈…”,所以為人一如此曲,往往人們在混沌的環境考驗中,遇到沖擊首先考慮到的是先利它跟先付出的話,就像惡水上的大橋一般,自己的生命將別具崇稿與深刻的意義。
![]() |
有些橋承載的甚至是斯土斯民當地發展的歷史 |
車子行過一地名叫“鹿野”,陡然回到我鄉俗的記憶,這里有一座橋名叫“鹿鳴橋”,原來是一座長約一百公尺的山間吊橋,它橫跨著鹿野溪,位于臺東延平、卑南、鹿野三鄉的交匯之地。因為在臺灣日據時代,這一帶本為鹿寮區,野生的鹿群經常齊聚橋下河谷飲水或相抵、鳴叫,因此日人當初所搭的便橋便以“鹿鳴橋”為名。時過境遷……當初的鹿群雖已盡逝,橋體也已陸續更新(它到目前是新舊兩橋并用),但此橋仍在山谷間作用甚大,依舊負載一方。
![]() |
莫忘在群山環抱的翠巒中,有許多堅守崗位的無名小橋 |
在群山萬壑環繞中,跨澗而臥的橋,往往是居民的生命安全和飲食通道的仰賴,它在山里平淡寧靜的歲月中,橫跨著偏遠地區居民的希望。……而想成為一座人間有用的橋,更是我的希望!@*
<--ads-->
(weiab.tuozhan.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