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次在馬路上發現它,尸體旁像鐵絲一樣的蟲體,不知它從何而來,上網查資料得知叫鐵線蟲。今年夏天利用午后兜了一圈,觀察的途中,一只薄翅螳螂沖向我騎的機車,停在路zhongyang,為了讓螳螂離開路面,刻意掉頭回來,但見它不閃躲,甚至有那么一些威嚇動作,也見螳螂腹部脹脹的,心想可能要產卵吧,因體力不濟,而掉落馬路上,滿腹疑惑有待解答。
為了驗證從網路得來的資訊,某日將馬路撿到的螳螂放進水盆里,許久就見到一條鐵線蟲從尾部鉆出,原來螳螂找死,真的已非其自由意志,這種自殺式的行為,即是鐵線蟲造成的。
七月份在而完窩溪夜間撈捕調查過程中,拍攝過程使用閃光燈,亦吸引薄翅螳螂飛來駐足,大概又是受害者的盲目行為,所以下次您不小心壓死路上的螳螂,無須自責,它懇求您幫助解脫痛苦罷了。
有水流動石上所滋生的絲藻,是溪流生態ABC重要的生產者,稍受污染水域所滋生藻類的上頭,以其為食潛藏其中的水棲昆蟲非常可觀,何以垂釣福壽魚所用的絲藻,要有水流動處才可用,絕不是只吃藻類那么簡單吧!
粗糙沼蝦與鐵線蟲
絲藻間棲息嚙食的水棲昆蟲,白天以蜉蝣目的四節蜉蝣科、姬雙尾蜉蝣科及細蜉蝣科,雙翅目的搖蚊科及毛翅目石蠶少量,夜間則有扁蜉蝣科及石蠅等,如以成蟲習性及螳螂若蟲相對位置,影響ABC者應以四節蜉蝣及姬雙尾蜉蝣,昆蟲間物種平衡的關系,以此看來真的非常奧妙!
鐵線蟲如何進入螳螂的腹中,這是一個令人好奇的生態問題,如以研究報告,鐵線蟲水中產的卵,會附著在藻類上,孵化后的稚蟲或卵,經由嚙食藻類的水棲昆蟲,進入其腹中,(水棲昆蟲在水中成長與羽化過程,都需要螁去外骨骼-即外殼,才能成長至下一齡層),等水棲昆蟲成熟羽化后,再由螳螂捕食后,重復循環這個生活史。
許多昆蟲在寄生者達成熟期時,會咬斷宿主某些控制神經達到寄生者想要的目的,螳螂會飛入溪流中,是因鐵線蟲之驅使,讓其淹死后鉆出。而在馬路所見之現象,其一,車前擋風玻璃反光類似水面,讓螳螂誤以為是溪流環境,這可從蜻蜓也會在反光的引擎蓋上,作出類似點水產卵的動作可佐證,如以敝人所騎的機車為銀色,陰天行進亦有相同誤解情形;其二,6、7、8月為午后雷陣雨稿峰期,以動物龐大身軀將其踩死后,藉由下雨后匯集水流流入溪中,許多水泥廣場亦可見相同情形,略可佐證,期間住在錦山的朋友宅邊即飛來很多螳螂,有的被其孫女的腳踏車輾壓后即出現鐵線蟲,有一只螳螂腹內藏多達8條的鐵線蟲。除大開眼界外,也對寄生的生物感到可怕。
鐵線蟲
據朋友轉述耆老所言,水牛尾巴很怕讓鐵線蟲纏繞,只要發生,通常斷尾收場,是真的嗎?目前水牛已不復見,也不可能有人無聊來嘗試,或許又是鐵線蟲在陸地上的詭計,怕無法進入水中,透過水牛喜歡泡水的習性,搭順風車吧。
有句成語“螳臂擋車”出自莊子的人間世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意即螳螂舉起前肢想阻擋正在前進的車子,比喻不自量力。從以前朗朗上口的念,到現在明了此行為的事實經過,不禁贊嘆古人的文采與智慧。@*
(weiab.tuozhan.af)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