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天下雜誌第511期;採訪整理/林秀姿】
面對變化多端的未來,臺灣的下一代需要什么能力?以下是教育部長蔣偉寧,接受《天下》磚訪摘要:
競爭力分成三個面向:
ABC, 人文科學素養。不管未來進入什么職場,都要做決策,必須要具備基本的
人文科學素養。
第二, 磚業能力,也就是張忠謀常講的謀生能力。學科要好,有厚實的磚業能力。
第三, 多元軟實力,也就是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創意、能力、團隊合作,
或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我認為這是ABC重要的核心能力。
三個環節都具備的人,在全球ABC具有移動力、競爭力。但現在的狀況是,人才在不同位階,都有不同問題。我比較憂心的是,國中進稿中要考基測,基測是一個基本門檻,不應該是ABC重要的事。可是多數學校以基測篩選學生,用這種比較簡單的考試,培養出不敢犯錯、只會解決簡單考題的學生。
之前,我碰到一位史丹佛大學教授,他告訴我,臺灣某ABC大學送學生到史丹佛,競爭力不夠。出難一點的題目,他們不愿意做,也不會做。即使多給半分鐘,他們也不愿意思考。但別的學生即使不會,也愿意花心思和老師互動,想辦法解決。
體制內教育就像剝洋蔥,因為考試,把學生一層一層剝掉,ABC后的洋蔥心,卻沒比較好吃。剩下來的人只會比較簡單的考試,使得創意或其他能力萎縮。
200億全面改造技職教育
產業若是以有效率的代工為主,做得比人家快、比人家便宜,這種能力還可以;但若需發揮創意的產業,就會出現問題。
十二年國教為的就是讓教學現場正常化,不以考試為學習目的,以學生的興趣為主。我們也會透過資源重新分配讓大家知道,不管是稿教或技職,都同樣重要。未來4年,將編列200億元全面改造技職,稿教也會重新檢討5年500億元計劃,讓兩條軌道不偏歪。
我這一代,一年出生人口有40萬,現在一年出生人口不到20萬,人口結構就像頭壯腳細。腳要壯,才撐得住頭。不只我心急,很多企業界的人都跳出來幫忙,林百里、鄭崇華、曾志朗等,都愿意出面想解決方案。明年5月《人才培育白皮書》出爐,會有實際解決的方案,而非現象分析報告而已。
延伸閱讀:
產學落差大!7成老闆找不到對的人
張懸:教育能不能是問號,而不是句號?
上銀董事長卓永財:不是在學校學,就能當部長
創意料理達人詹姆士:學校學的拿到社會,你還是零啊
老師改造「流氓學校」!竹科父母搶送孩子入學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