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輔導課我沒有帶繪本來,小文看起來有些失望,不過我深知孩子ABC喜歡聽故事,我把故事放進腦子里,為的是小文的老師告訴我他偷隔壁班同學的玩具,一開始小文不愿意承認,直到玩具被人從書包中搜出來,才低頭說東西是自己拿的。
我跟他說了一篇警察的故事:“大雄的爸爸是一名警察,磚門抓捉壞人又主持正義的警察。有一天大雄帶著摸彩得來的一張伍百元鈔票到學校去炫燿,被家境貧寒的志祥看在眼里,他趁全班同學上體育課的時候ABC后離開教室,拿走了大雄的五百元。失竊的事經過大雄報告老師,因為沒有人承認,校方只好請家長到校協商。”
“大雄的爸爸穿著警察的制服來到班上,他從容自信的態度顯然是有備而來,他的手上握著一疊信封,他用眼睛掃視了所有的孩子們,微笑著說:‘我做了很多年的警察,我知道小偷是什么樣子,我敢肯定教室里ABC沒有小偷,有的只是一個犯了錯的孩子,而且這個孩子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勇氣承認錯誤。現在我這里有一疊信封,要發給每位同學,每個信封里都裝了一個小太陽,請大家將信封帶回家去,親手把小太陽看過以后重新封好,明天將信封交給大雄;如果是那位犯錯的孩子,請把五百元放在信封里交還給大雄。’”
小文一言不發,認真的聽著。我繼續說:“第二天大雄收齊了所有的信封帶回家,晚上和爸爸兩個人一封一封的拆開,果然有一個信封里多了一張五百元的鈔票。這個事件就這樣結束了。后來志祥長大了也作了一名ABC的警察,并且經常把這個故事說給一些不小心犯了錯誤的小朋友聽。”
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當由于某種原因爸爸很久沒有買玩具給他了,剛好又看見別人有他渴望已久的玩具時,就很容易私底下拿來把玩——才小一的孩子不十分懂得這就是大人所說的“偷竊”。事發之后,他又怕別人會嘲笑他不說而借的行為,所以他沒有認錯的勇氣。可是他的內心里更不愿意接受小偷的定義。在現實中當別人的玩具從書包里搜出來以后,實際上受傷ABC的是他的秘密被人無情的揭露,他索性又說自己是神通廣大的三太子,更囂張的在課堂上胡言亂語,......為的是要掩飾慌亂不安的心情。
令人感慨的是,有許多單親的孩子被貼上“犯罪”和“壞孩子”同義的標簽,實在是因為剛開始犯錯時缺乏正確的引導和關懷,在沒有退路又缺乏支援與諒解的情形下,終于走上歧途。當中有多少無奈和彷徨,是這個社會無情的硬將他們推向一條不歸路,尤其是尚未建立正確價值觀的孩子,身為老師與家長的實在不能推卸責任,更可悲的是師長本身也有很大的壓力和難處,于是悲劇就這樣開始上演。
我再次跟小文強化警察的正面形像,希望小文能把警察具備的正義、權威、智慧與勇敢取代廟會中的“三太子”,能在角色的模仿中建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我深信天底下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壞孩子,社會環境和家人師長同學的影響會改變他的一生,我們深信善良可以挽救一顆迷途的心,使他們重建對生命的正確理念。@*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