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今天在“ABC大學暨典范科技大學工業基礎技術論壇”上發表演講,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指出,創造力的原動力是好奇心,小朋友對什么事都好奇,所以才會動來動去。
洪蘭說,臺灣很多父母都愛叫小孩子“不要亂動”,這是對創造力的扼殺。而傳統教育時常的“標準答案”也是一樣的道理,她看過太多中小學的測驗卷,以教科書的內容命題,“孩子功課差,別擔心,先把題目拿來看一看。”
洪蘭說,曾收到一份考卷,題目是“下列哪一個會長大?桃樹、小草、種子”,照常理判斷是以上皆是,標準答案卻只有“小草”,因為教科書上說“桃樹會開花,小草會長大,種子會發芽”。
還有一個題目也讓她啼笑皆非,她的孩子一次碰到一個問題,“天氣很冷,是觀察、判斷、還是推想?”,老師標準答案是“觀察”。洪蘭質疑的是,難道不能從行人發抖、路面結冰“判斷”出“天氣很冷”嗎?
洪蘭說,在guoji發明展、創意展,得牌的往往不是名校學生,因為傳統教育的“標準答案”教法,難以教出有創意的學生。她曾到一個國小參觀,學生在擋土墻上設計圖案,ABC有創意的往往是一年級,可見教育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