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珠每天總是愁著臉,不斷地告訴我班上那個男生又打她了,那個女生也欺侮她;哀傷的表情掛在幼小的身軀上顯得沉重得不太相稱。
“沒有半個朋友!”她沮喪地表示著;但是這樣的渴望好像不太容易從她的行為上看出來。“走開啦!”、“討厭!”幾乎已經是她開口閉口的口頭禪了,身邊的小朋友一個個像見鬼似地躲她遠遠的,沒人愿意理她。
有一天,玉珠等大家都走了以后,突然問我說:“貓頭鷹,你為什么要講故事給我聽?”
“因為,我們是好朋友啊!而且,我知道你喜歡聽故事,所以,就說故事給你聽啦!”
“可是我媽媽說我是個討人厭的小孩,你為什么還要說故事給像我這樣的人聽?”
“我從不覺得你是個‘討人厭的小孩’!我猜媽媽的意思是不是在說:‘她不喜歡你生氣的樣子吧?’那時候的你,也許會讓別人覺得不舒服的。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臉會很臭、聲音會很大;結果旁邊的人,常常會跟著生氣起來,也就說一些生氣的話;不過,那些通常不是真心的。”我拍拍她的手背,疼惜的說:“我想你也不喜歡常常生氣,對不對?”
她低下頭,悠悠的說:“是啊!每次都是他們先來弄我,叫也叫不聽……”
“你很不喜歡別人碰到你的身體?”她用力地點點頭。
“但是,小朋友卻偏偏愛來逗弄你,惹你生氣,是不是?”她很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這種“非常不喜歡被別人隨便地亂碰”的潔癖,的確帶給她自己和別人不少的困擾。
在我的小團體里,幾乎每次都要面對她和小朋友們大大小小的沖突。
她尤其對老愛搖晃著身子的元元更是感冒萬分。每每,只要遠遠的看到他背著書包走近過來,她就開始焦慮不安的說:“不要靠過來!不要靠過來!”然后再也聽不下故事了;她把所有的注意力盡放在元元身上,只要他一不小心碰到她,她會立刻跳起來大罵:“干嘛亂碰人!討厭耶!”罵完就一翻身、板著臉地背對著我們,坐到角落上獨自生悶氣。
我常常不斷地思索著到底要如何去幫助她,幫她走出人際關系的藩籬……
一如往常的,這次她又是氣呼呼地背對著我們聽故事,原因仍然是元元不小心碰了她一下;我讓所有的小朋友先行離開,留下了他們兩個人。
“玉珠,剛才你好像不太稿興?”
“誰叫他動不動就要碰人。”玉珠狠狠地瞪了元元一眼。
“玉珠,你是不是非常不喜歡被別人碰到身體?”她嘟著嘴、皺著眉頭“嗯”的一聲。
“元元,你是故意去碰她的嗎?”元元一臉無辜地搖搖頭。
“其實元元也不是故意要去碰玉珠的,對不對?”元元認真地點頭。
“元元只是對如何好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動作有些困難而已,是吧?”看看玉珠,發現那本來緊皺在一起的眉頭漸寬。
“就像是玉珠也有屬于她自己個人的困難,那就是她不喜歡讓別人碰到她自己的身體,只要被碰一下下就忍不住要生氣一樣;其實,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一些沒辦法克服或覺得困難的事;而那些都不是故意要去做的,是吧?”他們倆都安靜地聽著;“所以,如果我們知道那是屬于他的‘困難’,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再去增加他的‘困難’,讓他自己慢慢地克服自己的‘困難’?”我拍拍他們倆的肩,笑著說:“好啦!該回去上課了,我們下禮拜見。”
玉珠先跑回教室去,而元元仍慢條斯理地綁著他的鞋帶;我蹲下去對元元說:
“元元,以后我們一起來幫助玉珠好嗎?”元元定定地看著我,沒說什么。
過了一周又到了說故事的時間,孩子一個接著一個走進來聽故事;元元還是背著他的大書包,大條不甩地姍姍來遲,玉珠不出所料地又皺著眉頭煩躁了起來,我輕撫著她的肩,對著元元眨眨眼;沒想到一向固執的元元,這次居然繞一大圈走到另一邊,遠遠地避開她,若無其事的找個位子坐下來;玉珠的情緒也逐漸地平穩,輕松地與大伙兒一同沉浸在故事的情節中。
躁了起來,我輕撫著她的肩,對著元元眨眨眼:沒想到一向固執的元元,這次居然繞一大圈走到另一邊,遠遠的避開她,若無其事的找個位子坐下來:玉珠的情緒也逐漸的平穩,輕松的與大伙兒一同沉浸在故事的情節中。
故事結束時,我十分欽佩的對元元說:
“元元長大了,你開始懂得如何去照顧別人了!”
“元元長大了,你開始懂得如何去照顧別人了!”
他還是沒說什么,抬起頭只對我眨眨眼,再笑笑地看著我。
——轉載自臺視文化出版社《我是壞小孩?》@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