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統計顯示,世界上平均大約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殺。更為嚴重的是,自殺正在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在中國,自殺是15歲到34歲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在美國,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殺率在連續10多年穩步下降之后又開始回升。
根據美國官方統計,2003年到2004年,10歲到24歲兒童和青少年的死亡人數上升8%,增加到4559人,其中20歲以下青少年的自殺率增長了18%,死亡人數上升到1985人,多數是15歲以上的青少年。
*十年回落后反彈*
美國在1990年到2003年之間,15歲到19歲青少年的自殺率逐年回落,從1990年的大約10萬分之11下降到2003年的10萬分之7.3。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統計表明,2003年到2004年,19歲以下青少年的死亡原因中只有自殺呈上升趨勢,其中女孩的自殺人數增加是主要原因。
德克薩斯州貝勒醫院門寧格診所的諾爾瑪.克拉克博士是青春期精神疾病磚家。她在談到女孩自殺問題時對記者說,解釋女孩自殺的誘因不是一兩句話的事情,不過她從接觸到的病人那里可以了解有關的信息。
克拉克說:“以我的從醫經歷來看,到我工作的門寧格診所看病的女孩絕大多數一開始就談到了使用毒品的問題。她們吸毒的年齡提前了。她們面對一些社會壓力,比如她們需要有一個能讓社會接受的體形和體重,這個問題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我不知道女孩是否承受著更大的社會壓力,但是女孩處理這些社會壓力的方式確實跟男孩有所不同。”
*抑郁可能是自殺普遍原因*
克拉克說,從全球的角度看,抑郁可能是造成自殺的普遍原因。但是,但是在美國,女孩輕生的誘因可能更多的是不善于處理各種關系、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以及濫用藥物等等。此外,社會的轉型和美國崇尚獨立的文化也使一些女孩感到孤立無援。她說,鼓勵女孩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分散她們對自己身體外在條件的過份關注,應當有助于減少女孩輕生悲劇的發生。
克拉克還說,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父親在女孩心理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父親在女孩心理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也就是說,父親陪伴在身邊有利于女孩的情緒調節。而生活在離婚家庭中的女孩往往不跟父親住在一起。我認為,父親要想方設法多跟女兒保持接觸,這對女兒的成長非常重要。”
克拉克鼓勵父親盡量多跟女兒交流,跟她們一起玩耍、一起看電影、甚至一起到商場購物,只要讓女兒感到她對父親非常重要就可以。她說,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這就是,有親和力的家庭發生家庭悲劇的機率通常都比較低。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