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用于暗示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求孩子做到的,就應該自己首先做到。這樣就可以使孩子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自覺形成良好習慣。
沉默令人懾服
父母若發現孩子犯較嚴重的錯誤,而又弄不清楚真實情況的時候,為使孩子不隱瞞過錯,及時糾正錯誤行為,可以作沉默不語狀,讓孩子在父母的沉默中感到震驚和壓力,自覺把問題進清楚。這樣父母可以對癥下藥,因勢利導。
沉默代替批評
父母在批評和勸誡孩子時,ABC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當眾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這種批評方式和態度未免逼人太甚,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的抵觸和反感情緒的出現。因此有時候,用沉默來代替對孩子的直接批評和斥責,反而可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沉默表示和緩父母在輔導孩子學習或進行交談時,適當地使用短暫的沉默,可以使自己有理清思路、選擇措辭和觀察孩子反應的機會。特別是當孩子與伙伴們發生糾份的時候,父母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可以適當使用沉默的方式,進行“冷處理”以緩和氣氛,使孩子冷靜和理智一些,從而接受父母的教育。
(北方網)(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