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長有較強的自信心,在任何情況下,對孩子始終抱有熱切的期望,認為孩子將來一定會有作為。
2、家長能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內容。入學后,同學之間智力素質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齡前生活內容的豐富與否。明智的家長總是讓孩子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開闊眼界、多見世面。
3、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三、四歲的孩子事事都想自己動手,家長能夠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4、有一套合理的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規。合理的科學的家規,對約束孩子的行為,使之向好的方面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5、家長是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師,也是孩子入學后學習方面的得力助手。
6、家長非常關心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和老師保持經常性的聯系,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7、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注意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
家庭結構是家庭環境的重要因素, 對家庭教育的實施和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按家庭成員的序列和數目劃分,我國目前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為主。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組成,特點是人口少、輩分少。這種家庭關系簡單,成員關系密切,內聚力較強,容易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效果也較好。但這種家庭不利于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和同齡的小朋友。
主干家庭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子女組成,特點是結構復雜、人口多。這種家庭對孩子的生活和管理有利,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方面會存在很大的差異, 不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影響教育效果。統一教育思想和步調應是主要解決的問題。
從家庭結構的完整程度看,又可劃分為完整型家庭和缺陷型家庭,完整型家庭對孩子教育的有利條件比缺陷型家庭多一些,而缺陷型家庭也不是不可以把孩子教育好,“逆境出人才”也是一條成材的規律。@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