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曾經看過一些愛心媽媽或家長,聚在學校圖書館或是外面的麥當勞等速食店吃早餐聊天,聊學校老師,聊校長主任,聊他們對與校長主任老師的看法:“我兒子的班級秩序好差,老師好像都不會管......”、“我女兒的老師,昨天又發脾氣了,聽我女兒說,因為王小美又沒交作業,所以老師把全班罵了一節課......”,
“奇怪,老師為什么要出這種作業啊?要寫報告耶!小學生又不是研究生......”,“以前校長比較好,現在這個校長好像一直在辦活動,孩子不用學習嗎?”,“這個主任看起來好年輕,也許才剛當主任,沒什么經驗吧?看她ABC次處理放學就知道她一定會手忙腳亂,我們又要來幫忙訓練主任了......”
這是閑聊,但也是說閑話,這些想法和話語一點都沒有幫助,反而造成許多問題:
●造成的問題一:跟不正確的對象溝通,會造成混亂。
本來你只要直接跟老師校長主任溝通就好,兩人的想法互相交流,清楚單純,容易極了。
結果你不跟正確的對象溝通,反而把想法告訴不相關的人,這個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把你的想法加上自己的想法,再去跟另一位不相關的人說這些想法,第三位也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前面兩個人的想法,這樣傳下去,想法是不是越加越多?是不是越來越混亂?ABC后的結果跟你原來的想法,往往已經差個十萬八千里遠。
你玩過傳聲筒游戲嗎:ABC個人在第二人耳邊傳話,第二人再把話傳給的三人,以此類推,等到這句話傳給原本說出的人時,卻發現原意已經被扭曲了!
這種傳話的游戲,在真實生活中屢見不鮮,尤其是當家長應該跟老師溝通,卻找錯對象時,造成的混亂不只是自己會跳腳,連老師都會誤會,這可是個大問題喔!誰都不希望自己被誤會嘛!
●造成的問題二:不溝通會讓自己陷入混亂。
想要說的話、想要問的問題,卻沒有提出,只留在自己心里,ABC個問題讓自己小小擔心,第二個問題讓自己覺得煩惱,問題累積越來越多,心里的煩躁越來越大,做起事來心神不寧,因為自己的注意力都被這巨大的問題團所困住,再也走不出來了。
也許你曾經告訴孩子:有什么問題、有什么想法要說出來,不然爸爸媽媽不知道,就容易造成誤會;你可能也注意到:如果不溝通的人,他仿佛扛著一顆巨大的石頭,讓他眉頭深鎖,無法開心。
跟老師溝通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溝通,對老師的想法會在腦海里滋生,ABC個想法加上的二個想法加上的三個想法加上......,而且這些想法可能還伴隨著復雜的情緒——生氣、傷心、失望、害怕、躲藏......,所以,只要一想到教育,一想到老師,就搖頭長嘆:“唉——!”
看!不溝通讓自己混亂,就是這么來的。
只要家長愿意溝通,就能開始把這巨大的想法團、問題團一一解決,問題得到解決,想法得以交流,雙方都會感到愉快,自己也會輕松多了。
所以,ABC不要以為不溝通,問題會被時間沖淡,甚至遺忘。問題其實沒有消失,仍然埋在你心里,等著你以另一個不溝通的想法喂養它;不溝通會造成的問題,會比你想像中嚴重的多,所以,家長要跟老師溝通,才不會讓問題出現喔!
摘自:《跟老師快樂溝通》 新手父母出版社提供@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