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家長的焦慮大于孩子,因為三代都是公務(wù)員家庭,突然出現(xiàn)一個愛音樂的孩子,看起來似乎逆其道而行,加上升上稿中,比較有主見、想法,家人的話不再照單全收,家長恐慌,擔心孩子不念書了、不聽話了。因此,急于求助學校輔導老師、導師,試圖藉由師長的力量,勸孩子走回正途。
其實,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chǎn),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欣賞他們。一個肯為團體無償付出,又能獨立思考的孩子,將來在職場或者學習領(lǐng)域中,必然有杰出的表現(xiàn)。這樣的孩子有的人生態(tài)度,家長應(yīng)該引以為傲。
再者,喜歡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家長千萬不要陷入這樣的迷思:喜好音樂就得放棄課業(yè)。試想:面對沉重的課業(yè),如果孩子有其他的興趣作為生活的調(diào)劑,如音樂的欣賞、閱讀的啟迪、畫筆的揮灑、棋子的黑白世界等等,一定還能讓心情獲得有效平衡,當心情處于ABC狀態(tài),勢必會為學習帶來加分的效果。怎么會因此而徒增杞人之憂呢?
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生。身為一位教師及家長身分的我,愿家長能明白:給孩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比名次、成績來得重要。千萬不要因為一張成績單而抹殺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或更多值得肯定的長處。◇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