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重要的法則:如果孩子是和你生活在一起,你必須為他制定規則并據此堅守你的原則。
讓我們一起分析幾種常見的情形,看看如何正確處理才能避免讓孩子無所適從。
*從容接受可能分手的現實
離婚后雙方自然會分手,一段情緣從此了斷。就像面對親朋的去世,我們難免會傷心不已。孩子也在所難免,不僅會為父母擔心,還會顧慮如何適應在父母各自新家的生活,畢竟各家有各家的規矩,未來充滿了變數。
盡管如此,你仍有你選擇分手的權利。不要因為孩子而強壓你內心的苦悶。與此相反,也不要過多向孩子傾訴你的個人生活和與離異配偶的矛盾,這樣做會把孩子也牽扯進大人的糾葛,讓孩子對另一方父母產生偏見。只需讓孩子明白你們只是遇到了些難處,危機總會過去。
*不要因為內疚而嬌慣孩子
出于對孩子的內疚,有太多的父母不愿直面離婚后孩子出現的不良行為。你的這種做法會逐漸形成習慣,可能會縱容你的孩子養成一些惡習。
父母離異會給孩子帶來壓力、焦慮和憂傷,并因此引起孩子行為的變化。要記住,這時你要做的就是一如既往的對待孩子。同情孩子沒有錯,畢竟他們也在經歷一段艱難歲月,但是一定不能讓他們越過底線。如果你十幾歲的女兒深夜遲遲未歸,那你就像從前那樣教訓她;如果你十歲的兒子沖你大喊大叫,那你就像從前那樣對他嚴加管教。但待到大家都冷靜后,記住和孩子談談心,看看他們究竟出了什么問題。不要回避離婚的話題,多去了解孩子此時的感受和想法。
*不讓孩子充當不該有的角色
小孩對父母離異會產生不同的反應。你的兒子也許會試圖照顧你而不再惹事生非,他可能會嘗試扮演父親一方的角色,從而變得不再像個小孩子;你的女兒也許會對家務事大包大攬,或者正好相反,來個撒手不管。造成這種失常行為的原因是由于離婚造成了父母一方角色的真空,而孩子急于去填補缺失的角色。這時你ABC的做法就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定位,繼續他們各自應有的生活。作為父母,你可以通過你的言行讓孩子知道你并不需要他們的照顧。要讓他們明白雖然這是艱難時期,你仍舊有能力照顧自己和家人。
*留意孩子的異常行為
離婚后,很多原因都會造成兒童行為異常,常見的有:
?孩子不愿適應生活的變化
?孩子感覺從此不受約束
?孩子渴望父母重歸于好
?孩子通過越過底線,試圖讓父母變得堅強
?孩子認為父母離婚是因為自己造成的
一些兒童會在父母離異后馬上就變得行為失常,試圖以此讓父母堅強起來。他們這樣做正是源于由離婚所引發的焦慮感,父母的退卻會讓他們感到緊張。如果孩子采用這種方式,他們可能是在期望你們不要離婚。
如果孩子這樣做,你要多予以關注并找出癥結所在,不要放之任之。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此時ABC的做法是聽父母的話,別再給父母添亂。當然也要有約束孩子的規則,犯了規就要懲罰。
*正確應對雙方對子女教育的分歧
有的人因不滿配偶的武斷磚行而提出離婚。離婚后,這種狀況卻并不會有所好轉。好在離婚后,如果你和孩子住一起,在教育孩子方面你的離異配偶就沒法對你指手畫腳了。反之亦然。
(注意:除非對方曾有虐待和疏于看管孩子的不良記錄,否則你就不能干涉對方教育孩子的問題。如果對方沒有類似不良行為,法庭通常都會支持這一原則。)
一條重要的法則:孩子和你住在一起,你就對他(她)負有全部責任。一定要始終如一地施行你的規則。在你這里,就讓孩子遵守你的規則,不要操心孩子在另一方家里如何如何。
如果雙方能通過溝通、協作一起來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成長當然更為有益。可以相互給對方提提建議,談談認為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分寸。你可以與對方交流你的看法,但如果對方不以為然,那在你的家里你就秉持你的教育理念。
*妥善對待離異配偶的指責
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這樣回答對方:“我認為這么做沒有問題”或“我感覺這么做挺好”。如果對方繼續質問,以同樣的方式回答。但盡量避免再談及這一話題。反之,如果你是另一方,也不要為這點小事而惱羞成怒。既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就要把主要心思花在如何把他(她)教育好,你的教育關乎孩子的明天。
*不要讓孩子左右為難
如果父母不注意,就會讓孩子陷入兩難境地。即使是和你住在一起,孩子們也不想和你拉幫結伙,讓另一方不悅。所以不要說那些讓孩子能改變立場的話。打個比方,假如你兒子告訴你:“爸爸說你對我上學的事兒不怎么上心”。如果你自認捫心無愧,那就不要自我辯護,作出“根本不是那回事!”的回答或說些難聽的話。你可以這樣說:“我認為咱倆一起做的不錯。你爸爸那樣說讓我有些難過?!蓖ㄟ^這樣的回答,你就能夠平息爭執,讓孩子也擺脫兩難境地,還能對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他(她)是和你生活在一起,另一方父母的言行左右不了你,你們也不會因此吵架。
為人父母的頭條準則就是盡可能不對孩子說另一方的壞話。這的確很難做到,但是一定要盡量不去批評你離異的配偶。如果做到這點,你就能幫助孩子和父母雙方都建立健康的關系。從長遠來講,這也是你們共同的愿望。
*防止孩子和你玩“捉迷藏”
離婚有時會讓孩子學會兩面派的做法。對孩子而言,這是一種手段,而且常常很管用。比如你會聽孩子說“媽媽說我不用非得找人幫我學習”,或“爸爸說我可以呆到晚上10點”。孩子常常通過這種做法欺騙大人從而達到自己的某種意愿。如果發現孩子這么做,一定要正告他(她):“你住在我這兒,就得遵守我的規定。你爸有你爸的規矩,我有我的做法,我們誰也管不了誰?!?p>有一個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耍此類花招,那就是直接詢問你的離異配偶。如果真是對方改了規矩,你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或者兩人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千萬不要只聽孩子的一面之辭。如有疑問,不要猶豫,直接給對方去個電話。
如果孩子假借父母一方的托辭撒謊還不承認的話,那就不要留情面。告訴他(她):“我問過***媽了,她不是那么說的。我不許你撒謊?!边@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你一直和前夫或前妻保持直接聯系,他(她)如果想騙你早晚都會露餡。
*幫助孩子適應雙方的新生活
對大多孩子來說,每周在父母之間走動確實很不容易。有時回到家里,他們可能會耍性子、發脾氣,或者悶悶不樂、把自己關在屋里誰也不理。究其原因,他們可能是在試探你,看你是否能有所妥協。也許在另一方父母家里時,他們沒什么事兒,只不過現在想和你耍耍脾氣。也許這是他們對生活挫折發泄憤怒的一種方式,希望你們一家能重歸于好。孩子有時也故意表現不好,好讓父母為了自己能重新走到一起。
孩子出現此類行為時,父母應多予體諒。畢竟孩子是因外來原因而受到了打擊,而他們對此卻無能為力,更不希望其發生。但是,你要記住你不能因此而遷就孩子的這類行為。和孩子談心時,你可以先順著他(她)的情緒,“你好像生氣了。跟我說說發生什么事了”,或“你好像不稿興,我知道你不想和爸爸分開,下次見面又得好幾天”。如果孩子還是不能平靜下來,那就盡量不要理睬他(她),直到他(她)變得心平氣和。孩子表現好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孩子,我發現你這周回家后表現不錯,學會控制自己情緒了。我知道你盡力了,你這樣做我很稿興?!?p>當然在必要時,你可以制定些懲罰措施。孩子的表現與他(她)和父母雙方的融洽程度有很大的關系,明白了這一點,你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態。離婚并不是影響孩子生活的ABC因素,父母在離婚后的表現也很關鍵,成熟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免受情感的傷害。你和孩子的良好關系,取決于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