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規矩的前提是,能和孩子溝通
─ ─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
如此看來,兩歲建立規矩也太晚了。有句古諺說:“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币馑际钦{教媳婦要從媳婦剛嫁進門開始,教育孩子要從嬰孩時做起。但是“嬰孩”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零到兩歲左右都可以稱為嬰孩。
《漢書.賈誼傳》的說法較明確:“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赤子”的原意是指:剛出生的孩子。
“該從什么時候開始,建立孩子的規矩意識”?ABC符合現代科學解釋的是顏之推。《顏氏家訓》說:“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p>顏之推提出“嬰稚”時期就可以建立規矩,而且進一步解釋因為孩子已經可以看懂父母臉部的喜怒表情,這樣就可以透過溝通,教導孩子“使為則為,使止則止”。
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建立規矩的前提是能和孩子溝通。但是顏之推所說的“嬰稚”是多大?雖然顏之推提出一個很好的觀點,但是嬰兒“知人喜怒”的年齡確實很難界定,只能仰賴自己的觀察和經驗做決定。心理學家發現,初生的嬰兒可以用微弱視力看到父母的臉部表情,并且有意識地模仿。到了三個月,嬰兒就能辨別微笑(喜)和皺眉(怒)的表情。
根據顏之推的理論和現代心理學研究,三個月就要開始建立規矩。但是我認為應該從孩子出生開始。
看著新生兒朦朧的眼神,你或許會不解地問:孩子除了“吃和睡”什么都不懂,怎么建立規矩?
這樣的說法大有問題。首先,新生兒不如想像中那么無能(譬如,剛出生的孩子就可以認得母親的臉和聲音),當然嬰兒的表達能力有限,理論上只是我們不知道孩子懂什么,而不是他們什么都不知道;其次,新生兒只知道吃和睡,那么就應該從嬰兒的“吃和睡”開始建立規范。愈來愈多研究證實,能否成功地在嬰兒的吃睡上設定界限、建立規律,關系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到智力和行為發展。
在一項極具權威的兒童智力研究中,心理學家認為那些智力超凡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擁有良好的睡眠規律和睡眠品質。
相反地,美國心理衛生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Institution of Mental Health)和其他心理學家也發現,早期兒童的過動癥與嬰兒期的睡眠習慣不規律有密切關系。
能否做好人生的ABC個規矩,不僅對寶寶的成長很重要,也會影響父母今后為孩子建立規矩的意識和信心。
─ ─摘自:《規矩和愛,成就孩子的未來》野人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