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新研究表明,在丈夫與妻子平分家務的家庭中,女兒對家庭以外的工作(例如醫學和法律)會更感興趣。而妻子做大多數家務的家庭,女兒則更有可能對傳統女性工作感興趣,例如家庭主婦、護士、老師和圖書館管理員。
雖然母親的平等觀念可以預測孩子對性別的態度,但是父親做家務的多少則是預測女兒未來職業志向ABC有力的預測因子。
研究項目帶頭人、博士生克勞馥(Alyssa Croft)說:“這表明如果女孩子有更廣泛的職業目標,那么她們所成長的家庭里父母對家務的分擔更平等。父親對家務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
克勞馥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ombia)。她的研究發現,女孩通過觀察父親對母親的期望,推測出通常情況下人們對婦女的期望,從而形成自己對未來的規劃。也就是說,如果她們的母親做所有家務活,那么女孩兒們會只追求她們認為與此相符且使家庭和睦的職業。
即使一個男人說他相信兩性平等,但是卻把大多數家務活和照顧孩子的責任留給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女兒仍舊會認為這就是她在未來應該做的工作。
克勞馥說:“雖然‘討論’有關平等的話題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的研究發現父親‘說到做到’同樣重要,因為他們的女兒會對此一目了然。”
此項題為“下一代中反映出來的二次轉移――父母在家扮演的性別角色能否預測孩子們的志向?”的研究將發表在近期的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
在研究中,克勞馥和她的同事們采訪了326名年齡在7到13歲的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均為異性夫妻)。每一個孩子都被問及他們的父母中哪一方更經常做洗盤子、清潔、洗衣服和照顧他們的活。
孩子們也被問及她們認為自己長大后更想成為像父親還是像母親一樣的人。回答結果被分為三類:典型的男性化、女性化和中性。
父母們被要求提供他們每周付費工作小時數和他們做家務和看孩子的時間。他們也被問及對性別成見的看法。
在克勞馥的研究中她指出“二次轉移”的現象,這一術語由社會學家霍契查爾德(Arlie Hochschild)在1989年出版的書中提出。該術語是指全職工作的婦女仍舊比男性花更多時間做家務和照看孩子。霍契查爾德認為這一現象使性別革命停滯不前。
因此,父親們,如果希望你的女兒向其它職業發展,而非呆在家里做家務,那么請你多做家務吧。
責任編輯:瑞木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