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華作文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昨天晚上,我的GG(哥哥)帶著他的‘恐龍’(丑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來吃飯。飯桌上,GG的GF一個勁地向我媽媽PMP(拍馬屁),那醬紫(樣子)真是好PT(變態),7456(氣死我了)。我只吃了幾口飯,就到QQ上‘打鐵’(發帖子)去了。”
筆者了解到:類似于張英華同學這種“格式”的作文在中小學生中已是屢見不鮮,形成了一股學生“網路語言”之風,一些學生甚至還以會用這種“網路語言”為榮,出口就是一連串“網語”。
大部分小學生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以為然,認為那不是自己的錯。幾名四年級小學生對記者說,“我也沒辦法,寫作時不知不覺就用上了這些時髦的網路語言。感覺挺好的,不然自己會被同學嘲笑落伍的。"
隨著網路越來越普及,中小學生上網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多。但大多數學生上網不是去瀏覽新聞、學習,而是到聊天室去聊天,久而久之他們就學會了那些包含著錯別字、英文、其他符號甚至圖片的"網路語言"。
磚家:不利學生健康成長
磚業人士認為,作為小學能了解熟悉一下網路語言是有好處的,也很有必要的,但還是應該更多地學習傳統規范性語言,小學生過早地使用網路語言,這對他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其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書面用語上,更不能破壞語言的規范性,這對小學生的思維的訓練很重要。@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