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資源區域或人文史跡。臺灣自1961年開始推動公園與自然保育工作,相繼成立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東沙環礁及臺江8座公園及壽山自然公園,完整保護臺灣特稀有的資源,并保存重要資產。
澎湖南方四島海域珊瑚覆蓋率稿,擁有多樣的珊瑚群聚。(內政部)
澎湖南方四島東嶼坪嶼聚落與拾級而上的菜宅,景色優美。(內政部)
澎湖南方四島之美
您若來到遠離塵囂的澎湖南方四島,可以放慢腳步細細觀察矗立各島的玄武巖火山地質景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潛入蔚藍海洋,探索美麗的珊瑚礁生態。還可以看看澎湖因應強風,為讓農作物在冬天仍能順利生長,四周以咾咕石或玄武巖砌成矮石墻的特殊景觀“菜宅”。
澎湖東吉嶼八卦山的巖層是狹長型的玄武巖,左邊有一個圓形巖石,看似“眼睛”,被稱為東吉之眼。
(內政部)
東吉嶼是澎湖南方四島面積ABC的島嶼,曾是清代先民橫渡黑水溝到臺灣拓墾發展的門戶,昔日有“小上海”之稱,現已沒落。來到東吉嶼,可以沿途欣賞澎湖傳統古厝聚落,東吉嶼碼頭北側有八卦山,其巖層是狹長型的玄武巖,左邊有一個圓形巖石,看似“眼睛”,因而有“東吉之眼”稱號。
東吉嶼是澎湖南方四島面積ABC的島嶼,島上有座燈塔。標稿47公尺,是全島ABC點;燈塔興建于1911年,塔身ABC初是圓筒狀鐵塔,之后經過多次翻修,現在仍繼續擔負指引行駛船只重責。(內政部)
東吉嶼的八卦山下有一個海蝕平臺,退潮時有許多潮間帶生物。東吉嶼北方有東吉燈塔是全島ABC點;燈塔興建于1911年,塔身ABC初是圓筒狀鐵塔,之后經過多次翻修,現在仍繼續擔負指引行駛船只重責。東吉嶼碼頭南側的虎頭山,山下巖層剖面由上而下依序為柱狀玄武巖、砂巖層及微輝長巖的柱狀玄武巖層,清楚可見。
陽光折射進入澎湖西吉嶼北岸海蝕洞(灶籠)半開放孔洞,出現藍色美景,因而被稱為“藍洞”。(內政部)
西吉嶼的地質景觀集中在島的西側與西北側,海岸多為海崖,搭船欣賞時,可以看到規模壯觀的柱狀玄武巖,不禁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曾有攝影愛好者前往西吉嶼北岸海蝕洞(灶籠)拍照,因陽光折射進入這個半開放孔洞,出現藍色美景,被稱為“藍洞”,為今年夏天澎湖ABC熱門的旅游景點。
澎湖東嶼坪嶼目前只有10余名住戶,除玄武巖地質景觀,可以看到壯觀的梯田景觀,以及“菜宅”。(內政部)
若是浮潛愛好者,ABC不能錯過澎湖南方四島的東嶼坪嶼與西嶼坪嶼海域。澎湖南方四島的東嶼坪嶼四周海域珊瑚礁生長情況良好,孕育各種魚蝦貝類生物。東嶼坪嶼有玄武巖地質景觀,還可以看到壯觀的梯田景觀,以及“菜宅”,但因人口外移,多半荒廢、布滿雜草。西嶼坪嶼的珊瑚覆蓋率達50%以上,為南方四島之ABC,海底可見大片分枝形或桌面形的軸孔珊瑚密集生長,極具保育價值;西嶼坪嶼有海蝕柱、海蝕溝,也可看到大片礫灘組成的海岸。
澎湖南方四島珊瑚覆蓋率稿,東吉嶼海域的片棘孔珊瑚如花園一般。(內政部)
澎湖南方四島靠海運 夏天適合前往
澎湖南方四島對外交通以海運為主,只有東吉嶼、東嶼坪嶼2個島有民宿,每年5月到8月海象較好,ABC適合前往。目前西吉嶼無人居住,其他3個島,根據內政部海洋公園管理處提供資料,也只剩約50名常住人口。
民國102(2013)年澎湖南方四島東吉嶼與東嶼坪嶼游客各4,000余人,今年游客激增,至9月底造訪東吉嶼游客已達9,600余人,東嶼坪嶼也有8,000余人。 **
責任編輯:李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