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村”,是日治時代的村名,范圍相當于今日壽豐鄉的豐山、豐里、豐坪三個村落。
直到今天,當地人還是習慣舊名,火車站、派出所也仍然沿用“豐田”這個舊稱呼。
我在十幾年前,就聽聞花蓮有一個豐田村,時常會有一些日本觀光客來到這里游覽。豐田村并沒有稀奇的風景, 例如太魯閣的壯麗峽谷,或七星潭的浩瀚大洋,只是花東縱東平原上的一個鄉村聚落而已。
讀資料,才知道這里曾經是日本移民村。日治時代大正初期,由于日本內地人口增長,耕地相對不足, 于是日本政府鼓勵民眾遷移前來新領地臺灣開墾定居。當時的花蓮、臺東,因地廣人稀,而成為設置日本移民村的ABC之地。 吉野、豐田、林田,成為當時花蓮的三大日本移民村。
由于移民村的設置,來自政府的政策導及計劃,因此有完整的移民村規劃, 耕地的分配,道路的興建,灌溉水圳的開辟,公共設施的建設,移民指導所、警察派出所、醫療所、學校、布教所及神社陸續設立, 讓這些遠來的日本移民可以在花蓮這塊新土地安身立命。
豐田村的稻田(碧蓮寺附近)(圖片題供:Tony)
豐田村開村于大正二年(1913),歷經三十多年的開墾, 而結束于昭和二十年(1945)。
當初移民們懷抱著夢想,在此建立新家園, 卻在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化為泡影。
花蓮的好山好水,并沒有辜負豐田村的日本移民。辜負人的是日本政府,當年錯誤的發動了大東亞侵略戰爭。
豐田村的日本移民承受了日本政府戰敗的苦果,數十年的辛苦因此付諸流水。戰后,日本結束在臺灣的統治, 在臺灣的日本僑民一一被遣返回國,僅能隨身帶走簡易的行李財物, 在臺的產業都被國民政府接收。在臺灣各地的所有日本移民村也就跟著一一消失了。
豐田村的土地,其實ABC早屬于原住民阿美族所有。清代文獻記載崇爻八社之一的薄薄社就居住于這片原野。 日治初期,日本政府以武力征服此地,規劃設立日本移民村。二次大戰之后,移民村的土地被國民政府接收, 后來實施土地改革,透過“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政策,發放給臺灣的農民。
豐田移民村(壽豐鄉文史館)(圖片題供:tony)
我抵達豐田村,首先來到了中山路豐里國小斜對面的壽豐鄉文史館。
豐里國小,前身是“豐田尋常稿等小學校”,設立于大正二年(1913),提供豐田移民村的子弟就讀。
壽豐鄉文史館,前身是“豐田移民村警察廳舍 ”,曾經荒廢數十年,屋瓦破敗。后來經過翻修整理之后, 設立“壽豐鄉客家生活館”,現在改名為“壽豐鄉文史館”,入口處新立了一座“豐田移民村”的石碑。
到訪的時候正值中午休息時間,文史館未開放參觀。我們只好直接轉往碧蓮寺。車子行駛到中山路、民權街口, 看到民權街口立著一座鳥居,寫有“碧蓮寺”,這就是昔日豐田神社三座鳥居中僅存的一座。
從鳥居出發,前行約600公尺,民權街底,就是碧蓮寺了。碧蓮寺,是昔日豐田神社的遺址。 原有神社建筑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純中國式的廟宇。
碧蓮寺(豐田神社遺址)(圖片題供:tony)
豐田神社在戰后改名為“碧蓮寺”,神社舊建筑毀于民國四十七年(1958)溫妮臺風期間。
民國五十一年(1962),碧蓮寺重建完成,改為今日的模樣。 后來鄉公所將廟前的廣場及周遭空地整建為“中正公園”,規劃成為一處游憩景點。
昔日豐田神社,主體已消失,僅存一些石燈籠(御神燈),放置于入口參道的兩側。神社狛犬(石獅子), 如今放置于碧蓮寺門口的左右側,基座刻著奉納者日本人的姓名,昭和二年(1927)的紀元,清楚明白的表明它的身世。
豐田神社創建于大正四年(1915),而現場所見的石燈籠則多是昭和三年(1928)時民眾所奉納的,可見神社應是在那個時期有所擴建, 成為現成的規模。中正公園內立有一塊“開村三十周年記念”的石碑,立于昭和十七年(1942),題字人是當時臺灣總督長谷川清。 當時正值太平洋戰爭期間,三年之后,豐田神社、豐田移民村就隨著日本戰敗投降而消失。
豐田神社狛犬(圖片題供:tony)
走訪歷史遺址,看見殘存的遺跡,總會令人有歷史滄桑之感。
個人的命運,隨著時代而浮沉,并非個人所能掌握。
臺灣人經歷過百年以來曲折的歷史命運,所以對于豐田村的日本移民能夠有一分同情的理解。
豐田村ABC代的日本移民,當初懷抱著夢想,選擇來到這塊土地追求新的人生。 不料幾十年之后,因為命運的轉折,一生的努力,化為烏有。對他們來說,臺灣,應是不堪回首的傷心之地。
對于豐田村日本移民的第二代來說,心情感受就不一定樣了。日本是異鄉,而臺灣才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 戰后,被遣返日本,是被迫離開故鄉。正因為如此,所以這么多年來,一直有日本觀光客來到豐田村,其中很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 他們回來探訪故鄉,連流于昔日的鄉間小路,或撫摸昔日舊家的殘墻,淚流憶想兒時生活的點滴往事。
來訪碧蓮寺時,日正當中,天氣正熱,園內沒有任何的游客。孩子們剛吃飽飯,對于碧蓮寺, 游興闌珊。日治或日據時代的往事,對他們來說,已然遙遠。他們寧愿待在車子里吹冷氣,等我回來。
碧蓮寺入口旁,立有一塊“豐田地區體驗動線圖”,列出豐田村幾十個景點或歷史遺跡,若想一一走訪,需要不少時間, 既不適合今天的團體,也不適宜今天的天氣。在烈日下,走訪豐田神社遺跡,一身汗流浹背,其實有點辛苦。如此熱中懷古, 太陽應笑我多情。(~待續)
旅游日期:2014.07.03
旅行地圖(圖片題供:tony)
責任編輯:施宜葆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豐里國小(豐田尋常稿等小學校)。 (圖片題供:tony)
豐田移民村警察廳舍。 (圖片題供:tony)
如今成為壽豐鄉文史館。 (圖片題供:tony)
來訪正值中午休息時間,未開放參觀。 (圖片題供:tony)
豐田神社鳥居(中山路、民權街口)。 (圖片題供:tony)
碧蓮寺(豐田神社遺址),位于民權街底。 (圖片題供:tony)
豐田神社石燈籠遺跡。 (圖片題供:tony)
參道旁的石燈籠遺跡。 (圖片題供:tony)
碧蓮寺,重建完工于民國五十一年(1962)。 (圖片題供:tony)
碧蓮寺前的廣場通道,是昔日神社的參道。 (圖片題供:tony)
豐田的稻田,花蓮的山巒。 (圖片題供:ton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