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種愚蠢的事情一再發生?原因很簡單,因為過去是一個生產導向的社會,在物資缺乏的情形下,只要有產品被“設計研發”并“生產制造”,幾乎不大需要經過“行銷業務”階段就已經有產品需求者,可是現在這個生產過剩的時代,消費者“合理的需求”有90%已經被滿足,而且資訊泛濫造成新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幅縮短,“連消費者都不知道自己還需求些什么”,因此在沒辦法了解“客戶需求”的情形下,只好由“產品供給”這個角度進行產品行銷。
面對這樣的消費行為變化,除了提稿產品競爭優勢以外,“需求”這個名詞應該被重新定義。
經濟學對“需求”的定義是“消費者因為缺少某種產品或服務的狀態”,但是實務上經常存在兩個問題:
1. 需求不見得會轉換為購買行為,因為有“邊際效用遞減”與“機會成本增加”的自然法則,也因此產生了價格彈性的曲線。
2. 在經濟學理論中,從來沒有人談到“需求是如何誕生的”,但是這個問題大概是經濟學之“雞生蛋或蛋生雞”問題。
很多人悟透了“需求是如何誕生的”,所以掌握了市場先機:“滿足消費者需求可以賺到錢”,但是“能在適當的時機創造并滿足消費者需求才可以賺大錢”,誰不希望“你的供給”就剛好是“他的需求”?其實在產品行銷五字訣“無有優廉跑”也開宗明義的表示“無中生有”是行銷的開始,那么如何把“你有的”變成“他要的”?就可以把因果倒轉過來,并且走向獲利的康莊大道。
很多人可能期待我接著描寫如何做到上述境界?如果你真的這么想,那你已經看到我把一些想法變成是你也想要的想法了。
行銷智慧:能在適當的時機創造并滿足消費者的原始需求才可以賺大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