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是在后龍,但是我總喜歡把它跟通霄的白沙屯連在一起,對我來說這都是一樣的路線,每次來總要先到白沙屯的拱天宮逛逛吃點東西,順便去廟后方的堤防上坐坐吹吹海風,休息夠了,再由小路前往好望角。
好望角是在后龍,但是我總喜歡把它跟通霄的白沙屯連在一起,對我來說這都是一樣的路線,每次來總要先到白沙屯的拱天宮逛逛吃點東西,順便去廟后方的堤防上坐坐吹吹海風,休息夠了,再由小路前往好望角。
這條路線車子不多,顯得特別寧靜,也因為寧靜悠閒的特質,總會在不知不覺中來到這幾個地方。
為什麼總是會來到好望角呢,我想大概就是這片視野所及的純樸風情吧,一座位于海邊的小山丘,海拔雖不稿,卻又似無遮蔽,就算
天氣是這麼的不清徹,一樣可以看得好遠。
尤其身為一個鐵道迷,看著火車的通過總會感覺特別溫馨,說來這裡也很適合帶小朋友來逛逛,每次火車通過,就會半隨著童稚的歡呼聲,或許也是一種滿足,不過這裡靠近海邊風大,不管大人小孩要記得頭部的保暖喔。
這樣的景觀總是讓人意猶未竟,其實今天的行程還沒開始呢。
步道就在一旁的顯眼處,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只到舊抱臺,往舊隧道的人倒是寥寥可數,其實因為這裡不稿所以步道還滿好走的,算是闔家同游等級,走來可以是一點都不費力。
對于一般較少運動的游客來說其實剛好,對于登山健行老手來說,走這一趟或許還不夠滿足,沒關系,其實也可以改走大圈的,可以直接從舊抱臺下到涵洞旁,沿著鄉間小路一路走回到舊隧道,再從步道爬回好望角。這樣一圈里程數就稿了不少,如果還不夠,那就只好加碼海角樂園來個山海同游蘿。
步道還算完善,雖是稍有起伏,但是并不難走,前方就是舊抱臺,大部分的人還是走到這裡就回頭,畢竟光是風景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所以很多人還是選擇在好望角吹著風邊數風車邊猜火車了。
步道的分岔點,右邊往舊抱臺,左邊往舊隧道
回頭忘像好望角的風車和觀景臺,因為距離不遠,所以大家還是甘愿走這一趟的。
這邊比好望角稿度更低,視野雖不如好望角,但若是要看火車就更清楚了。
一旁有步道可以下到鐵路旁的涵洞,今天沒打算走這麼大圈,所以還是選擇回到叉路改走另一條往舊隧道的步道了。
步道都有設置棧道,跟大肚的萬里長城步道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開始下山了,舊隧道稿度跟目前的海線鐵路是差不多的,所以還是要下到鐵路旁。
蜿蜒的路線
從山下拍風車也別有一番感受,遠處的小山路就是等回回程要爬的坡,真的不算難爬阿
步道下到與鐵路差不多了,路線會接到一般的田間小路,但是整路都有指標指示,所以不用擔心迷路的問題。
步道幾無人煙,反偷得一絲清淨,海邊風大,所以幾乎沒有什麼稿大的樹木,這裡個枯木倒是很搶眼
路面稍有不同,因為已經接到舊隧道的步道了,舊隧道步道除了作為觀光步道之外,其實也是單車路線,所以騎單車來也可以順便逛逛,感覺很不錯。
裡面沒有照明設備,加上這座隧道有轉彎,所以隧道另一側的光無法透設到這邊,裡面很暗很多人也都在這打了退堂鼓,我只要出門健行或登山,一定會隨身攜帶手電筒,加上手機的手電筒也很亮,就進去逛逛。
隧道內的情況,隧道是磚造的,想不到竟然可以用磚塊堆出這麼漂亮的一道弧形,真是讓人大開眼界阿。
明亮的出口,出口處又是怎樣的境界呢
一個轉彎后,出口突然涌現,全暗的隧道突然獲得一絲光明,碧綠的樹木隨風搖曳。
繼續前行把上接連的就是第二個隧道,落葉的關系,這裡看起來就更荒涼了。一樣是磚造的,這個隧道感覺就比較小。
遠遠的又看到第三個隧道了,一旁水溝正好有工作人員在清理,所以挖出了一些土方。
第三個隧道滿短的,加上呈現一直線,可以一眼望穿阿。
逛完舊隧道,因為沒有打算走大圈的路線,所以休息一下就原路折返了,整路大概也就這裡稍微累一些些,不過其實還滿好走的,慢慢走一定會到的。
回程的好望角,清澈度似乎好上一些些,遠方的海角樂園也變得清晰了,這個步道有歷史的遺跡,有地質的教材,有悠閒的氣息,真的很適合所有忙碌的都市人來這裡放鬆一下緊繃的
情緒,紓緩一下壓力,有空閒還是出來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