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多年后我不得不學芬蘭語。在芬蘭語的學習中也領會了當年那位芬蘭人所描述的芬蘭語之難的原因。雖開始時學得不情愿,但是,反過來思考,生活在芬蘭如此干凈整潔的,呼吸著芬蘭人民千百年來保持得相對干凈的空氣,喝著芬蘭潔凈的自來水,享受著這里的福利,有什么理由不學好他們的語言呢?這也是對當地人的語言文化的ABC基本的尊重。
既然學習語言,首先還得從理論開始。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而芬蘭語屬于烏拉爾語系中的芬蘭-烏戈爾語族。雖然也使用拉丁字母a,b,c,但是與其他歐洲的語言差別很大。
芬蘭語分兩種形式:一種是yleiskieli(通用語),主要用于正式場合,如教堂彌撒、政治演講以及新聞報導等,其書面形式叫kirjakieli(書面語);另一種是puhekieli(口語),用于普通廣播電視節目和一般人際交流。平時學校教的是書面語,口語則通過生活中各種渠道學習。
芬蘭語難在哪里?
如果找到芬蘭語難在哪,則可以有針對性的學習攻克。首先芬蘭語的發音不好掌握。還記得剛學習英語時難以適應英語別扭的發音嗎?漢語里沒有清輔音,因此著實很久才習慣英語中的清輔音發音。芬蘭語的ABC特點就是單詞中元音和輔音的音長變化,例如:tuli(火)- tuuli(風)- tulli(海關);以及當一個詞的格發生變化時,該詞也可能連帶相應的輔音層次變化(consonant gradation),也稱k-p-t的變化,例如,kauppa(商店),當此詞變為內格時,會變化為kaupassa,部份格則為kauppaa,等等。
其次的難點就是芬蘭語的獨特語法。芬蘭語是一種膠著語,名詞和形容詞在句子內會有格的變化(估計這就是遇到的那位芬蘭人所說的芬蘭語為什么難學)。芬蘭語中常用的格有14種格:部份格、屬格、賓格、內格、出格、入格、所格、離格、向格、樣格、變格、欠格、共格和具格。中文和英文的語法中這些格大都沒有,唯有靠平時多接觸芬蘭語,掌握正確的格的使用才能熟悉過來。芬蘭語的時態有四種:現在時,現在完成時,過去時,過去完成時。比英語的時態少,因此有時雖名為同一個時態,使用時卻有區別。如,芬蘭語中的現在時可以表示現在,也可以表示將來。英語中則有嚴格的將來時。
再次就是芬蘭語詞匯的特異性。記得剛來芬蘭時在超市購物,拿起一樣商品不知道包裝上芬蘭語寫的是什么,但是商品包裝上一般都有瑞典語說明,看著瑞典文半猜也知道幾個詞的意思。因為瑞典語和英語的相似性和共有的很多相似的詞匯,雖然沒學過瑞典語,但憑著英語也能看懂幾個瑞典語單詞。而芬蘭語則行不通了,一個一個單詞得花功夫分別記。
另外芬蘭語的一個難點就是書面語與口語的區別導致學習的難度增大。芬蘭的外來移民在學校學習了芬蘭語之后,出門說的是書面語,而滿街的芬蘭人都說正宗的口語。雖然掌握了書面語還不夠,另外還得在生活中掌握口語,才能真正融入芬蘭社會中。口語中有很多書面語中沒有的單詞;書面語中的語法規則在口語中弱化或者省略了。
芬蘭語雖難,但是與一些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而言也有簡便之處。
芬蘭語的書寫字母與發音是對應的,學會字母發音,也就會一個單詞的發音,不像英語需要另外找音標來標記發音。
芬蘭語沒有詞性的變化。法語,德語等都有詞性的變化,在記單詞時不光要記住單詞的拼寫還要記住單詞是陰性,陽性,甚至中性。
芬蘭中沒有冠詞、介詞。這些小詞的功能在芬蘭語中靠詞尾的格來表示。
相比較下來,發現芬蘭語難點大于易點,仍有如山般難以攻克之感。不過某天忽來一念,芬蘭語不過是有如拉丁字母的排列組合,只是不再按照大部份人學過的英語等印歐語系的規則進行排列組合而已。如此一來,若有心學之,何難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