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尼晨鋒報報導,追蹤大腦發育情況的新技術顯示,大腦根本的變化至少要延至25、26歲,這表明父母的責任也應該隨之延長。
實驗室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拍攝出來的年輕大腦的圖片正在轉變人們對青春期、教育子女的思考,以及正確的社會環境對培養精干成年人的作用。
悉尼大學大腦與心智研究所的希基(Ian Hickie)教授是認為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青年思想獨立的磚家之一。 這些磚家認為應該改變20世紀60年代的想法,把青春獨立期設在21歲,而不是18歲。他說:“這還不是簡單地放棄你的孩子、任由他們和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那種認為他們將走出這個年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想法可能是不對的。”他指出,這個階段可能會造成危害或是危害顯著提稿。他說,大腦的成熟是一個非常錯綜復雜和動態的過程,正好是在20歲出頭,從經過發育期到青春期的時候。
一項對維省250名12歲至20歲青少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在實驗室環境中,母親表現積極,家長對孩子管得嚴的,孩子的前額葉皮質加速增長。
墨爾本神經精神病學中心的研究員惠特爾(Sarah Whittle)說,前額葉皮層是大腦在青春期變化ABC的一部份。前額葉皮層涉及我們人的社交、自我意識和檢查冒險行為。
青年人可以買酒的法定年齡就是一個作為重大社會問題的大腦研究的結果。美國的研究發現,酗酒狂歡一次飲酒5杯或以上標準杯(標準杯是指含有特定份量的酒精飲料,與杯子容量無關)的年輕人與沒有酗酒的年輕人的大腦在解剖結構上是不同的。盡管還沒有證明這種不同與酒精有關,但紐卡斯爾大學公共衛生教授基普瑞(Kypros Kypri,)說:“直到我們有更多的了解,我將試圖建議在大腦發育階段盡量減少酒精的攝取。”
希基教授也表示,毒品和酒精會損壞支配大腦應變脈沖的纜線通路。有人擔心這種損害可能導致長期或ABC性的傷害。
此外,還有教育和就業等方面的選擇。希基認為,延長稿中的時間和另外四年的大學,不見得是一個ABC理想的選擇。他稱許多人在與比自己年長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環境中受益匪淺。“家長們需要真正地想一想你的孩子是哪類人。”他說。
(責任編輯:瑞木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