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過這個笑話嗎?當一個男孩十五歲時,
***媽會說:別想太多,別交女朋友,認真念書,考上好稿中...
我坐在位于松仁信義路口的NY Bagels里面。
時間是上上週六中午十二點半,我和一個朋友約了吃brunch。
前一週颱風、豪大雨襲擊臺灣,今天不是一個我們想像期待的快樂清朗週六。
外面很濕熱,幾分鐘后,開始下起大雨,今天看來是見不到陽光了。
我已經有半年沒見她了,我笨拙的微笑了幾秒鐘,就像很久沒有見面的朋友會做的事情一樣。
我們很快的點了餐,并問候對方近況。
當我說完我的故事后,我問她ABC近還好嗎。
她頓了頓,想了幾秒鐘然后笑了,半是尷尬半是認真的說:
「我爸媽安排我去相親。」
我驚訝的看著她。她大概跟我同年,在國外長大,我們對話中有一半是英文,
而以她的外貌和guoji化家庭背景來看,我沒想過她父母會那么傳統安排他們的小孩去參加以結婚為前提的相親,至少不會那么早。
「哈,那是我們這個世代想的。
我們總是想:『我們才剛去念大學,然后研究所畢業,
不過才工作三四年而已,干嘛那么急?誰說我們一定要結婚或是生小孩?』但從他們的觀點來看,我們為什么不急?
我現在已經快三十歲,而我已經搞清楚過去十年會發生的事,
那些父母在20歲說不準談戀愛,然后到30歲又責怪你為什么不結婚這些所有跟感情有關的事情。
如果我有機會回到過去,我會跟20歲的我說,別相信父母在感情上說你應該做或不應該做什么的每件事。」
我回:
「你有聽過這個笑話嗎?當一個男孩十五歲時,***媽會說:別想太多,別交女朋友,認真念書,考上好稿中。當他稿中時,媽媽會說,別想太多,別交女朋 友,用功念書考個好大學。大學時,媽媽又會說,別想太多,別交女友,好好考個研究所。之后研究所畢業、退伍,在25、26歲終于開始工作時,沒有太多獨立 想法或是生活技能,也沒談過戀愛,然后媽媽突然大叫:為什么你不替自己想想?你為什么不會交個女朋友?」
「真的!我十八歲時,我爸跟我說,大學別交男朋友!好好念書去申請研究所。當我念研究所時,我爸說畢業后找個好工作比較重要,談戀愛不是現在ABC優先 的事情。當我開始工作后,兩年內,他們從『那不是重點』變成『為什么你還沒有交男友』,現在則是『我們每個月幫你安排約會對象』」
「不到五年時間,他們變成100%自相矛盾。」
「是,而如果你仔細想想,他們的邏輯不合理。你人生的ABC階段,每件事情都是no,別去想,不行、限制。然后突然變成,他在哪?就好像老一輩的 人一直在說謊,然后突然背叛一直聽他們話的你。你知道我爸兩週前跟我說:在你這個年紀,你沒有時間去『談戀愛』。如果你ABC次約會時喜歡他,趕快考慮嫁給 他。」
「老實說,現在我們年紀夠大,回頭看,許多上一輩或是「大人」在我們成長過程中說的事情都沒有邏輯。他們只是依循前人之言而沒有考慮時代已經不同, 約會規則已經和三十年前不同,現在年輕男生和女生和我們父母的人生、愛情、婚姻觀已經不一樣了。這些日子,在我們考慮結婚前會有約會、看電影、 Facebook私訊、簡訊、同居,自由意志、「性」致相投、試婚等等,但父母期待他們找到人生的伴侶的方式依然適用于這個已不同的社會。」
「當我參加這些相親時,好幾次,男方和他的父母、我和我的父母全都坐在餐桌上,他的父母微笑,我父母也微笑,而我看著他,我們都不耐煩的翻著白眼。 好像我們在參加一個生意午餐而我們是產品!我爸說他人生中ABC缺少的就是我結婚。當我在大學時,父母總是說,做個好人,未來如果你喜歡的男生有女友了,默 默走吧。ABC近,他告訴我,你這年紀剩下的好男生已經不多了,他們幾乎全都有女友了,只要他們還沒結婚,快搶過來!結婚前一切都沒有錯!」
我們一起大笑,笑這些心得分享,笑我們這代和上一代不同之處,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就在過去半年,你真的體會到男生和女生沒有真正平等…..」
我說:「這很有趣,我有些朋友也經歷你現在的情況,而如果女生快三十或已經三十,
通常是男生的媽媽會反對,說女生太老了,沒辦法生小孩,她家里情況不夠好啊……
現今的亞洲父母還如此涉入孩子感情實在是很好笑,幾乎是在干涉我們選擇我們自己的伴侶。」
我們停了幾秒,笑容還掛在我們臉上,我們轉過頭,安靜的陷入自己的思緒中。我靜靜地說:
「換個角度,真正公平來說,我們不應該對他們太嚴苛。這對他們說來也不公平。臺灣歷史上,他們剛好是需要和在過去不同社會環境長大的現代孩子互 動的一代父母。我們是臺灣ABC代真正在一個已開發、富足、西化、全球化、有網路的社會里面撫養長大的孩子,規則和速度是不同的。舉例來說,美國或是西 歐的父母大概就不會那么驚訝或是不熟悉他們孩子的行為,他們自己在30年前就經歷過這些,所以不像亞洲那么激烈。」
我們對彼此微笑。ABC能確定的是我們需要取得在這些問題上做決定和自己判斷的能力,越快越好。
三年內,我不確定她或我ABC終會怎樣,但我很確定一件事:
對我們這代而言,當談到感情事時,別總是聽你的爸媽的話。
在一切都來不及前,早點想想,有足夠的經驗,知道你是誰還有你想要的是什么。
不然有天你會突然發現你自己在一間餐廳參加生意午餐,不知道你在那干嘛。
其實你是被你自己那微笑爸媽賣掉的產品。
原文:weiab.businessweekly.af.tuozhan/blog/article.php?id=1620&p=2
----------------------------------
版主案:
我身邊也看過許多"媽寶(或爸寶)"的真實故事,
這些父母表面上說要保護小孩、希望安排一個美好的未來,
實際上也許是對于自己人生的缺憾,投射到小孩這種"自己所有物"來滿足。
然而若一定要說誰對誰錯,
我們不如這樣說吧。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
除了父母可能想要拿兒女當成補償的對象之外,
很多"教育家",不是也是這樣積極的以"控制他人際遇"來自我滿足嗎?
表面上的理想 與 真實的真相 往往是曖昧不明,
就好像當校長跟你說,"你年紀太小不準交女朋友"的時候,
也許有一半是他過去沒這樣的經驗,認為你也不該要有的意識形態,
另外一半則是如果你考不好還影響別人,"升學率"的KPI還是要由他來扛。
"為了你好"這種話,
某種意義而言是種典型的謊言。
這篇文章ABC讓我感動的就是這一段-
「你有聽過這個笑話嗎?當一個男孩十五歲時,***媽會說:別想太多,別交女朋友,認真念書,考上好稿中。當他稿中時,媽媽會說,別想太多,別交女朋 友,用功念書考個好大學。大學時,媽媽又會說,別想太多,別交女友,好好考個研究所。之后研究所畢業、退伍,在25、26歲終于開始工作時,沒有太多獨立 想法或是生活技能,也沒談過戀愛,然后媽媽突然大叫:為什么你不替自己想想?你為什么不會交個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