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時間距離遙遠
從Clerk, Intern畢業
到Resident整天整晚在病房忙到沒日沒夜
在道CR被會診 病防支援 看急診照會 總醫師值班
到fellow 甚至到了attending 直接面對門診ABC現病人
回想起來 時間好像也只有一點點
也許太忙 太累 也許 是被過度操勞 disorientation
忘了今夕是何年何月
時間過得很快 但是 總快不過記憶的消退
百忙中 decay得很快
知識的half life越來越短
需要學習的 卻越來越多
身為內科醫師 住院醫師時代 在病房面對的 大多是科內問題
從查小麻 華盛頓 請教學長 被罵被電 在道能夠獨當一面
但是 無形中 也限制自己看的範圍
等到哪一天 到了門診 病人 家屬開始問你奇奇怪怪的問題
而需要被動被迫回答
而不是那時候在病房 意氣風發的主動發現問題 向病人家屬解釋
后來小弟選了Derma, OPH, ENT, RT, RAD, NM...
有些后悔 感覺現在某些科的範圍 有點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天想想 如果是內科系的 應該一定要run過的....
#1.精神科 失眠 depression, bipolar 幾乎每個月都會遇到
失眠更是常見門診內科系以外被問到的問題
而除了內科比較常用的BZDs, 有些SSRI, SNRI, NSRI也會需要使用...
#2.復健科 在洗腎室 CVA, OA, fracture, CAD s/p CABG s/p PCI, osteoporosis,
myalgia...也很常見 這時候除了請病人去看付健科 建議是當的治療
但是 也應該對各種物理治療 電療 微波 OTPT 局部注射 也要有些了解
#3.放射科 這個應該是內科系必run的小科了
當內出血的時候 放射科急作angio就是內科的好朋友了 (誤)
當然 CT MRI各種sequence signal的重組 也應該是內科該學的
各種X光片更應該是該學的 除了CXR 病房常遇到的跌倒 急照后自己先判讀
#4.皮膚科 當然ABC常見的ABC需要趕快處理的還是scabies(要隔離)
或是判斷出有生命危險的SJS, EM, TEN...還是herpes
但是內科病房大多是老年人 嘗嘗各種皮膚癥狀 也常常被家屬問
除了會診/轉診皮膚科
也希望自己能夠燒為判斷 處理
#5.五官科(ENT, OPH)... 雖然通常無關緊要 眼睛看不清楚 聽不清楚
眼淚/油變多 頭暈 站不穩/平衡不好也常常聽到
雖然這兩科感覺當intern時候學習重點不在那些
但是應該多少會比較有概念...? @@"
感覺也可以選的
#6.核醫科 雖然現在核醫檢查慢慢被其他很多東西取代 但是PET/CT, PET/MRI興起
腫瘤指數篩檢風氣興起 偶爾會做的bone scan/inflammation scan
對于thalium scan和echo解剖學 CAG的結合
對于false positive, sensitivity/specificity的概念
應該也是必須要有的
#7.RT放腫 如果要走CM,GI,, HEMA/ONCO這種會接觸到腫瘤的科 除了會診外科手術
內科C/T,標靶治療 放射療法 甚至ABC近的質子加速器 gamma knife
等等稿科技的治療應該也會慢慢展現
角色一點小心得,分享給大家參考
轉載自:PTT
相關甘苦談連結:
一個懂事的小小孩
陳嬿伊為精神醫學發聲 釐清外界污名化的誤解
醫生成了業務員
一位開業醫師的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