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零四資訊科技總經理阮劍安
瑕不掩瑜,形容事物或是人物雖有缺點,卻無損其整體完美,常在論斷人物時取其優捨其劣。原文出處:晉書˙卷六十九˙周顗傳:顗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
另一種論斷人物時的說詞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一個被大眾認為行為有問題的人物處在一個多數守規矩正常運作的組織里,會讓這個組織名聲淪喪,延伸意涵是希望這個有問題的人物儘早離開這個組織以正視聽、恢復名譽。
兩者都一樣不是完美狀況,但卻是天秤兩端的論斷結果,為啥?
新任臺北市長百日新政后的民調,滿意度挺稿,雖然同時也有相當多對于他特有言論及行為的批評,但整體來說,應可說是瑕不掩瑜。當年柯林頓總統的緋聞事件是一個危機,假設柯林頓當年的施政結果是民不聊生,我想 老鼠屎 論可能就把他給毀滅了。
組織里也常有類似的人物及情境出現:他/她是"超級"業務員,所以遲到早退不準時出席例行業務會議;他/她是"獨門"技術磚利擁有者,所以團隊協作時常出現不給人空間的低EQ行為。管理者如果只因當事者功在黨國而包容了這些行為,我認為這都可被視為似是而非的瑕不掩瑜誤用。
瑕,不能出現在利己損他的情境,以有利黨國的訴求恃才傲物綁架了群眾的包容。管理者更需特別注意及明辨,勿讓自己選擇性價值觀導致團隊及自己領導信譽的瓦解。
下次分辨您遇到的人物是否是有瑕的美玉,而非玉做的老鼠屎,您可以問自己是否同意"我不喜歡你,但我卻是十分尊敬你"。
(歡迎轉載,請注明文章出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