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號就是冬至,在冬至的前一天傳統市場的湯圓買氣強強滾,攤販們也很賣力的推銷自家湯圓:“湯圓純手工的,不含防腐劑啦!”不過為什么冬至要吃湯圓呢?根據歷史記載,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糯米制成的湯圓,但是早期吃湯圓并沒有一定的時間,宋朝以后,開始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后,開始有人也在冬至時以湯圓祭神祭祖,因而成為應節的食品。
在冬至前一個晚上,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漿,壓榨水分,然后全家大小一起把它搓成團子,俗稱圓仔,在比較富裕的人家,也有搓成數倍大的“圓仔”,里著糖和花生粉,紅白各六顆,稱為“圓仔母”,不論是“圓仔”或“圓仔母”,都被稱為“冬至圓”。吃了冬至圓,就象征團圓及添歲的意思。
另外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孕婦可以冬至圓來占卜生男生女,就是把冬至圓用火烤,如果湯圓脹而不裂則生男,如果膨脹破裂了則表示會生女孩;另外一種則是將放在篩子里頭的圓仔,每次拿兩顆出來,拿到ABC后如果只剩下一顆,就是生男的預兆,如果沒有剩下,則可能生女,至于準不準,孕婦們不妨親自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