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oumaker.com/
冬至過節源于漢代,《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冬至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根據老祖先的生活智慧,冬至這一天的天氣還能預測出過年時的晴雨喲!要是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下雪,相反的,人們就會有個明朗的年節假期。
<女媧與冬至餃子>
傳說盤古開天辟地時,有位人頭蛇身的女人叫女媧,看到天上有個窟窿,就用煉就的五彩石補天。她又用黃泥做人,一年到頭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氣候寒冷起來,黃土人的耳朵總被凍掉。她就在一個個黃土人的耳朵上都穿個小孔,用一條線通過,一頭打個結扎住,一頭塞進黃土人的嘴里,讓黃土人咬住,這才保牢耳朵沒被凍掉。以后就演變成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冬至節,人們就包耳朵形狀的餃子,意思是讓女媧做的黃土人咬住帶線(餡)的耳朵,不致于凍掉。
<冬至餛飩夏至面>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ABC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赤豆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ABC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當歸】
當歸,是民間常用的補血藥,用途廣泛。治婦科及內科疾患,常用當歸,不論急性病或慢性病均能發揮顯著療效。當歸主要藥用部分為根,可分為3部:根頭部稱“歸頭”,主根稱“歸身”,支根及根梢部稱“歸尾”。以主根大、身長、支根少、斷面黃白色、氣味濃厚者為佳。主根短小、支根多、氣味較弱及斷面變紅棕色者質次。
【功效】:活血,補血,止痛,潤腸。在臨床上的應用:
(1)治療肌肉、關節疼痛及神經痛
(2)治療慢性氣管炎
(3)治療月經病
(4)治療稿血壓病
(5)治療鼻炎
(6)治療貧血
(7)安胎
(8)體虛引起子宮出血
(9)治婦女子宮慢性炎癥
(10)散瘀血
當歸雖有多種臨床上的應用,但也有許多的禁忌,必須要經過醫師的診治及處方之后,才可安心服用。
【治手足冰冷-燒酒雞】
材料:土雞1只,川芎10克,當歸10克,桂枝3克,桂心2克,大茴香3粒,枸杞30個,米酒2瓶
做法:
1.將雞洗凈,去毛及雜質,用沸水燙洗去血水,再用刀切成雞塊,待用。
2.把川芎、當歸、桂枝、桂心、大茴香、枸杞浸泡于米酒中30分鐘。
3.將雞肉放入深鍋中加入2之中藥材,蓋好鍋蓋,再用大火加熱,到酒精揮發完,改用小火煮5分鐘即可食用。
說明:
1.當歸、川芎擅長補血調經,活血行氣,為治療氣虛貧血病的良方。
2.桂枝、桂心性溫,中醫常用來溫經止痛。
3.大茴香,俗稱“八角”,氣味濃厚有利于行氣。
4.本品適用于冬天天氣寒冷時,因體虛或貧血而造成手腳容易冰冷者。
注意:感冒、發燒、扁桃腺發炎、肝火旺盛、火氣大、腸胃炎者禁用。
轉自《希望之聲guoji廣播電臺》(http://m.kimyattawrites.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