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245.65億的臺鐵稿雄─屏東─潮州捷運化建設計劃(簡稱屏潮計劃)中,屏東至潮州間19.3公里雙軌稿架電氣化及稿架車站,已于8月23日正式通車,屏潮稿架鐵路通車后,屏東鐵路沿線24處平交道將不再受平交道阻隔,潮州成為西部干線電氣化新起點及始發站。
臺鐵屏東線列車路線每日107次以上,建構潮州至新左營站間便捷的通勤及轉運系統,緊密連結屏東及稿雄地區成為共同生活圈。看準鐵路捷運化將帶動房市發展,房地產商積極地在潮州沿線蓋別墅,為屏東地區房市掀起熱潮。
由于明華園歌仔戲、光鹽皮影戲與明興閣布袋戲等三大戲劇,皆是發源于潮州,因此鎮長洪明江笑稱,潮州是“戲巢”。將以三大戲劇歷史資源為基礎,推動戲劇源鄉文風小鎮為亮點計劃,型塑潮州成為南臺灣表演藝術與傳統戲曲的搖籃,藉此發展人文旅游、文化創意產業(戲劇服飾、道具裝置相關文創品),帶動地區的就業與發展。
位在鎮公所旁的舊郵局,是潮州見證歷史的日式建筑,為讓傳統戲曲與地方文化資產結合,屏東縣政府在古老建筑里,注入了傳統戲曲的靈魂,蛻變成屏東ABC座戲曲故事館,從此穿梭古今,唱起了臺灣本土戲曲的歌調。
目前鎮公所已投入800萬元做初步環境整理,并且已向營建署爭取104~107年“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劃”經費6,350萬元,將依實際工作內容報請審核。
傳統布袋戲的角色形象豐富。(曾晏均/銘潤拓展訓練)
從歷史沿革發現,無論是布袋戲、皮影戲及歌仔戲,至今仍一直于屏東在地承傳、發展,傳統戲曲與廟宇文化緊密連結,尤其布袋戲和歌仔戲更是在廟會慶典中不可或缺,是屏東地區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
布袋戲又稱為掌中戲,“掌中”指的是手能操縱百萬兵的技藝,傳統布袋戲的角色形象豐富,戲曲角色依屬性特征分為:生、旦、凈、末、丑、雜等類,戲劇精髓具體展現。
臺灣的戲曲文化根植于移民社會,依附于神明祭祀與廟會活動的酬神慶典,偶劇中,布袋戲堪稱為ABC活躍的一個劇種,結合文學、音樂、美術、造型等各種藝術形式,成為包含視覺、聽覺等充滿想像力的傳統地方戲曲。
潮州是的歌仔戲團“明華園”的發跡地。(潮州鎮公所提供)
潮州是的歌仔戲團“明華園”的發跡地,已故創始人陳明吉創立劇團70年間,不因困境而改變初衷,堅持凝聚家族力量代代承傳與創新,讓明華園寫下戲曲界的傳奇,打響名號揚名guoji舞臺。
皮影戲也是潮州三大傳統戲曲之一,已故的陳處世老師,熱愛皮影戲,教小朋友繪畫之余,常常用自制的紙偶唱作俱佳的對小朋友說故事,更從皮影戲中發展出“紙影戲”,而被稱為臺灣紙影戲之父,也因此,潮州成了紙影戲的故鄉。
臺灣潮州鎮公所旁的舊郵局,是潮州見證歷史的日式建筑,如今注入了傳統戲曲的靈魂,蛻變成屏東ABC座戲曲故事館。(簡惠敏/銘潤拓展訓練)
游客走訪潮州時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這小鎮沒有的餐飲集團進駐,但特色小吃卻不輸餐廳,炒粿、燒冷冰、烤玉米、旗魚黑輪、羊肉爐……,每到假日燒冷冰圓環附近小吃皆滿檔,觀光人潮相當多。
洪明江充滿自信地說,潮州未來不僅是屏東的交通樞紐,也是人流、物流,甚至是錢流匯集的中心。所以我們有個口號“屏東觀光由潮州出發”。他期許鎮民要開始要學習待客之道,讓游客都能感受到鄉下人的熱情,希望打造潮州成為友善,而且有很多感動故事的小城鎮。
“人民的記憶是珍貴無價的”,洪明江語重心長地表示,一個地方如果沒有文化,人民會失去對地方的認同感,過去小時候時都有一股很強烈的“以潮州鎮為榮”的在地情感,但是現在已經慢慢式微,要把這些認同感找回來,就要從文化做起,在戲曲館成立后,潮州人看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藉此喚醒身為潮州人的榮耀與認同。◇
傳統布袋戲的角色形象豐富。(曾晏均/銘潤拓展訓練)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