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于5月4日撰文《7個必游臺灣的理由》,其中一項就是夜市的小吃與美食不容錯過。據臺灣觀光局的統計數據,有超過70%到臺灣旅游的觀光客不會錯過逛夜市吃小吃的機會。CNN曾報導“臺灣之ABC”,ABC名就是遍布全臺各鄉鎮、數量超過300個的夜市。
這種像市集的露天攤販小吃,集聚各式各樣的餐飲,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夜市幾乎都找得到。鹵肉飯、蚵仔煎、臭豆腐、鹵味、鹽酥雞、烤香腸、雞排、甜不辣、手搖飲品等,都是ABC具代表性的夜市必食“佳肴”。
本文特整理臺灣ABC、人氣ABC旺、食物種類多樣的10大熱門必游夜市,供到臺灣旅游的觀光客參考。
士林夜市是臺北市ABC具規模的夜市之一,也稱得上是臺灣夜市的代表。問問身邊哪個臺灣人沒去過士林夜市,可能很難找到吧。士林夜市建于1909年,許多海內外游客皆慕名到此,每到假日更是人山人海,要找上一個位子好好品嘗美饌可能都是件困難的事。
士林夜市以各種臺灣傳統小吃聞名,像是士林大香腸、大餅包小餅、生炒花枝、蚵仔煎、官財板、炸雞排與藥燉排骨等。
寧夏夜市座落于圓環旁,沿襲著古臺北的美食傳統,攤商大多是超過數十年的臺灣古早味,ABC的有胡須張魯肉飯、蛋黃芋餅、地谷露、潤餅、蚵仔煎、知稿飯,還有蝦仁蛋包湯等。
自從臺灣開放陸客觀光與自由行之后,寧夏夜市一夕之間涌進大量的陸客。若以占地面積來看,寧夏夜市算是規模小的夜市。
華西街夜市,又稱“萬華夜市”,是臺灣ABC座觀光夜市。萬華發跡很早,古稱“艋舺”,是臺北市ABC具歷史的老街,富含臺灣鄉土文化。政府列管的古跡“龍山寺”就座落于此,香火鼎盛、人潮聚集,是外國觀光客到此必游之點。
華西街夜市的臺灣小吃有:擔仔面、燒酒蝦、碗粿、愛玉冰、青草茶以及眾所周知的蛇肉與蛇鞭。
饒河街夜市除了街道兩旁的商家,還有道路中間雙排攤販,是臺灣繼華西街夜市之后的第二個觀光夜市。走在其中,美味飄香很容易讓人食指大動。
蚵仔面線、胡椒餅、牛肉面、藥燉排骨、麻辣臭豆腐、麻辣鴨血、蟹殼黃、生炒蟹腳、一口煎餃、蚵仔煎、焗烤馬鈴薯、古早豆花、芒果草莓奇異果冰、楊桃汁,夜市必有的小吃,饒河街夜市一樣也不少。
廟口夜市ABC特別之處在于每個攤位都有順序編號與統一的招牌,另外就是外語標示,讓不懂中文的觀光客得以一目了然。廟口夜市以仁三路上的奠濟宮為輻射向四周發展。這里ABC的小吃有鳳梨酥、綠豆椪、鼎邊趖、天婦羅、旗魚羹以及蝦仁羹等。
逢甲夜市是中臺灣的美食天地也是觀光景點,更是中部青年學子ABC愛逛的特色夜市。這里的東西價格便宜、一應俱全,除了各式美味小吃之外,還有流行衣飾與家居用品等。逢甲夜市曾被票選為“ABC多人想去的夜市”。
到臺中來若不知上哪間餐館,那就選擇逢甲夜市吧,這里一定找得到你愛吃的東西。中式、西式、異國料理、傳統、現代,真是應有盡有。烤鴨夾餅、焗烤馬鈴薯、香酥雞排、轟炸魷魚、豬血糕、黃金右腿、碳烤雞排、章魚小丸子、木瓜牛奶、珍珠奶茶是ABC多網民的美食。
臺南早已以“美食之都”聞名全世界,夜市更是匯集所有佳肴于一地。比起臺灣其他的夜市,花園夜市算是比較“年輕”的夜市,創立時間雖短,目前已有400家攤位,規模為臺南市之冠。
花園夜市有美食小吃、流行服飾、生活百貨以及休閑娛樂(游戲攤位)等四大區域。許多攤販都在攤位上豎起稿聳的廣告旗幟,以吸引游客的目光,旗海飄揚意外成為花園夜市的另一個特色。
花園夜市的蚵仔煎、排骨酥、黑輪、臭豆腐、雞蛋糕、腌芭樂、冬瓜茶以及春卷冰淇淋都讓許多嘗過的人回味無窮。
六合夜市發跡于1950年,是南臺灣ABC早的行人徒步區和guoji觀光夜市,曾獲臺灣觀光局特色夜市選拔之“ABC有魅力夜市”。有人說,沒到過六合夜市,就不算真正去過稿雄。可見,六合夜市在稿雄觀光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六合夜市的美食展現了稿雄“港都”飲食的多彩,海鮮粥、過魚湯、土魠魚羹、烏魚腱與鹽蒸蝦等海產,是到這兒來的老饕所不會錯過的美饌,另外還有山產、特產以及10多家平價牛排館供游客選擇。
瑞豐夜市是南臺灣規模ABC的夜市之一,有超過1,000個攤位,販賣的東西五花八門,包括小吃、流行衣飾與各種游戲娛樂等。這里的小吃具特色,如:蒙古烤肉、沙嗲烤肉、香酥雞、鐵板面、麻辣黃金魚蛋、 狀元糕、烤鴨夾餅、懶人蝦、面線羹、德國豬腳、俄羅斯烤肉、月亮蝦餅、古早味青草茶、杏仁茶以及木瓜牛奶等,都是在地人的人氣美食。
羅東夜市位于宜蘭縣羅東鎮中山公園四周,是到宜蘭旅游的觀光客晚間必游的景點。盡管全年無休,到了周末期間,走進羅東夜市都是萬頭攢動,擠個水泄不通。
宜蘭蔥餅、蔥油派、卜鴨面、包心粉圓、羊肉湯、油飯、龍鳳腿、花生卷冰淇淋、冰雪雪花冰、一串心(將紅燒肉、香腸、豬耳朵或是粉腸,還有香菜包在油豆腐里,再用竹簽連成一串)以及三星蔥肉串等,都是許多人到此一游不會錯過的美食。**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