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suoy2"><del id="suoy2"></del></label>

  • <label id="suoy2"></label>
    <center id="suoy2"><optgroup id="suoy2"></optgroup></center>
    <label id="suoy2"></label>
  • <span id="suoy2"></span>
  • 搜索
    當前位置:首頁 > 戶外活動 > 資訊 > 游記 >

    蕃薯寮山,海拔456公尺。三等三角點(120)

    來源: http://m.kimyattawrites.com/huwai/    作者: 銘潤戶外俱樂部    添加時間:2015-05-12 22:15
     
    途中有兩段山徑舊路,可以避開濕滑的石階路,但舊路少人行,路況冷清,雜草繁多,雨后行走,勢必褲濕衣葬,未必舒適,所以還是走石階路主路線。
     
    天氣涼爽,爬石階路,較不辛苦,而又磚注濕滑路況,反而不覺得綿延不絕的上坡路惱人。過了一個小時,抵達一座木造六角亭,在此略為休息。涼亭座落于小山頭,視野好,可以眺望太平洋及龜山島。大溪線沿途走于森林中,缺少展望,至此才擁有遼闊的視野。
     
    過涼亭,先下坡路,然后開始陡長的石階路,爬向蕃薯寮山。約過半個小時,終于登上蕃薯寮山。蕃薯寮山,海拔456公尺,山名的由來,是因山腳下的海邊有一處「蕃薯寮」聚落。早期先民來此地拓墾,以種植蕃薯為業,因此而得名。
     
    此時天氣仍未轉好,山頂烏云不散去,又飄落細雨絲絲,遠處的龜山島附近則海天明亮,天氣變幻莫測。
     
    續行又是一段辛苦的下坡濕滑路,走來心情忐忑,終于又轉回上坡路。上行約半個小時,遇見一排石柱牛欄,穿過石欄,距離桃源谷僅剩一公里路。此時雨停轉陰,步道也變為平緩,石階兩側較寬敞,有草地可踏,不虞路滑。歷經兩小時,終于苦盡甘來,即將來到桃源之境。
     
     
    福德祠
    分享
    又續行十馀分鐘,抵達山稜稿處,鄰旁有一間福德祠,是一座古老的石砌小土地公廟。此時正好有一位農民來此拜拜完畢,正在燒金紙。
     
    俯身觀察土地公廟,廟匾及廟聯的刻字都已模糊難辨,可見年代已久遠。繞到側邊,發現有模糊的刻字,刻有捐款者名單及金額,勉強可判讀是「甲辰」年冬月修建的。
     
    我向這位農民打招呼,并問他是否姓蕭?他有點訝異我怎麼曉得。我回答說,土地公廟的牆面刻的捐款人姓名都姓蕭,而桃源谷內寮登山口的聚落名為蕭家莊,所以就不難判斷了。
     
    土地公廟旁另有一條石階步道往下走,通往蕭家莊的方向。蕭先生說,這條小路是昔日的古道,以往蕭家莊的居民都是走這條小路越嶺前往大溪,現在走于山稜上的桃源谷步道是后來才開闢的。
     
    查閱《臺灣堡圖》(1898~1904),確實清楚畫出蕭先生所指的這條古道,就是今天所走的大溪線桃源谷步道。不過并不是我上山所走的石階路,而是我沒走的兩段舊路山徑。由于古道舊徑沒有通過蕃薯寮山,所以較少獲得登山客的青睞,古道荒廢,又少登山客行走,路況也就愈來愈差,終將堙滅于山林。這條舊路,姑且稱之為「蕃薯寮古道」,并寄語宜蘭山友,可以就近多加關照這條古道舊路。
     
    至于土地公廟建于哪一年?我卻忘了問蕭先生。后來查資料得知,清朝同治、光緒年間(1860~1870年代),泉州人蕭發來到此地拓墾,設寮煮樟腦,因此地位處于內山,所以被稱為「內寮」。因此推算土地公廟應該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
     
    而土地公廟刻的「甲辰」年,我想應是指日治時代明治37年(1904)重修此廟。若再往前推,上一個甲辰年是清朝道光24年(1844),就已早于內寮開拓的時間了。
     
    桃源谷大草原
    離開土地公廟,步道循著山稜線,爬向稿處,進入今天的菁華路段。
    山頭芒花正綻放,搖曳風中,而天涼氣爽,秋意正濃,此時正是走訪桃源谷的ABC時機。
    抵達稿嶺,步道轉折趨下,桃源谷草原就出現在下方的山稜背處。這一帶的山巒,呈現單面山的型態,東南側面海,山勢陡峭而下,西北側坡緩,形成廣闊的草坡。山稜延伸向東北角而去,前方有一雄峙的山嶺,就是名列臺灣百大名山的灣坑頭山了。
     
    一路下坡,來到桃源谷大草原,來到這裡,才遇見游客。雖是深秋時分,草色仍青青,綠意盈野,景色如畫。桃源谷的稜線草地,一邊靠山,一邊臨海,既可欣賞菁菁草原及層層山巒綠景,又可眺覽浩浩大洋及海島龜山的美景,海天浩瀚無際,與天相接。擁有如此美景,又遠離塵囂,難怪這裡會被稱為世外桃源了。
    桃源谷,舊稱「大牛埔」,早期附近農家在此飼養牛隻,而形成草原景觀,面積約十馀公頃,現今仍有農家牛隻放養于此。一路穿過桃源谷,不時還可看見新鮮的牛糞,糞香與草香混味撲鼻而來。
     
    續行十馀分鐘,抵達兩山坳處的小鞍部。這裡現在成了桃源谷的主要入口,從內寮有小車道通到這裡,原本小小的停車場已不敷使用,又整地擴大停車場的范圍(注1)。
    桃源谷步道(石觀音線)
    在鞍部休息一陣子,吃點東西,補充體力。然后踏上歸途。回程改走石觀音線下山。
    鞍部是石觀音線的入口,由此下山,至山腳下的登山口,全長約3.5公里,也是以石階路為主,陡峭程度與大溪線不相上下。
     
    雖然天氣轉好,石階潮濕,滑溜難行。避免滑跤,只好脫鞋,改為赤腳旅行。過一段石階路,出現土石路,細石尖銳刺腳,走來不舒服,只好再穿鞋。過了一段,又出現石階路,懶得再穿鞋,只好走石階旁的小土溝。
     
    下行一公里,抵達石觀音寺。向寺裡工作人員問好,并聊起路況。廟裡的人員說,雨后的大溪線及石觀音線石階都很滑,上次有一團登山隊就摔得很慘。她說,尤其是大溪線的森林濕氣重,即使好天氣,石階青苔也會滑,ABC穿膠底的雨鞋較安全
     
    過石觀音寺,一小段上坡之后,過一間福德祠,不久就是連續陡下路段了。兩害取其輕,只好再脫鞋,赤腳走石階路。赤腳走路,更須注意路面路況,只能龜速慢行。留意腳下,便無心賞景。
     
    走下坡路,一向是我的強項,今天卻成了弱點。3.5公里的石觀音線下山路,竟然走了兩個小時。抵達山腳下,登山口旁有一間福德廟。循巷道走出來,沿著鐵路邊,過鐵路涵洞后,接臺2線濱海公路。走1.8公里公路,回到大溪河濱公園。
    環狀一圈,連走完桃源谷步道大溪及石觀音線,全長約11公里,花了五個半鐘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一伊人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四月婷婷七月婷婷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色777狠狠狠综合|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纪婷婷激情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站中国|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综合欧美五月丁香五月|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99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鬼色|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